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特点有哪些?

最新修订 | 2024-02-19
浏览10w+
律图法律咨询
信得过的好律师
咨询我
专家导读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特点有:技术性强、隐蔽性强、取证难、成本低、收益高等,具体情况下对于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实施,一般是属于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的高速传播和高效益来实施的金融犯罪行为。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特点有哪些?

一、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特点有哪些?

1、犯罪主体技术性强。

2、犯罪隐蔽性强。

网络的虚拟性使犯罪分子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不与被害人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下进行诈骗活动。而且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往往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及其他相关信息,难以追踪定位。

3、犯罪取证难。

由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很容易被篡改和删除,而且删除后不保留任何痕迹,加上很多信息系统在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安全防范设置不强,不具备数据保护等功能。犯罪分子实施破坏、窃取数据后,系统没有自动保留犯罪痕迹,故案发后难以取证和调查。

4、犯罪成本低,收益高。

犯罪分子不用锁定特定犯罪对象,在上网的电脑上轻点鼠标就可以修改信息或者将诈骗信息发布出去,短时间内往往就会收益较大甚至巨大。

5、犯罪涉及面广。

网络不受时空限制,故此类犯罪的犯罪地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被害人也可能分布在多个省市甚至多个国家、地区,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多个司法机关或者多个国家、地区对此类犯罪具有管辖权

二、如何有效治理互联网金融犯罪

1、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规制。

检讨互联网金融犯罪在一段时间里高发的成因,能够明显看出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强规制的必要性。比如,从“P2P”网络平台的异化过程,就能够看到这种必要性。前两年一度乱象丛生的“校园贷”,也存在规制不力的问题。一想到“规制”,就采取“堵”“压”“封”的方式,是不符合互联网规律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相关企业应当在刑事合规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即充分了解从事互联网金融可能带来的犯罪风险和刑事法律风险,并将其作为内部合规管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2、有关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刑事法律应当继续完善。

法律还存在不适应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短板”。在刑事实体法方面,对于现行金融犯罪(刑法典分则第三章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中的一些规定,有必要考虑,应否结合网络空间的变化进行调整,或者增设新的犯罪类型。现在有的网络平台提供高利贷业务,这本身就是为法律所不容许的,对于从事高利贷业务、情节恶劣的行为就应考虑予以犯罪化。

3、关注隐性的互联网金融犯罪问题。

网络“非吸”类刑事案件属于显性的,相对容易被发现,司法机关认定事实也比较容易,对于隐性的互联网金融犯罪,则不仅不易发现,而且即便进入司法程序,也会出现定罪难的问题。最典型的隐性互联网金融犯罪就是洗钱罪。可以说,利用互联网平台、网络工具进行洗钱,是常见多发的互联网金融犯罪,但在司法实践中,实际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却极少。

4、建立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预警机制。

以目前的网络技术手段而言,发现并及时制止互联网金融犯罪并非难事,但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尚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预警机制。建立这一机制,主要应考虑四个问题:谁来建立?谁来管?如何管?如何协调不同机构?从目前管理体制看,有必要整合公安部门、金融主管部门和互联网管理部门的力量,合力构建这一机制。

随着互联网的越来越普及,有关互联网金融犯罪的事件越来越多,特别是犯罪分子利用掌握的互联网技术来对有关违法事实进行实施的行为,是需要严格基于实际的涉案事实后果来进行判决处理的,具体情况应当由法院来进行判决。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2.6千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拓展阅读

· 年普法人次15亿+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25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特点有哪些?
一键咨询
  •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5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1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2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7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0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2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3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3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5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6****62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1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0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7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5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3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律图法律咨询
汇聚全国海量律师、律师实名认证
快速问律师
无需等待
最快9秒回复、24小时不限次沟通
优选律师
根据问题为您优选专业律师
服务保障
亿万用户使用好评率98%
正在服务的律师
吴伟涛律师 吴伟涛律师
海南国社律师事...
孙术校律师 孙术校律师
河北英利律师事...
郑桃林律师 郑桃林律师
湖北楚同律师事...
都燕果律师 都燕果律师
四川循定律师事...
彭彦林律师 彭彦林律师
四川兴蓉律师事...
信金国律师 信金国律师
北京家问律师事...
李胜春律师 李胜春律师
湖南公言(深圳...
邢环中律师 邢环中律师
上海金茂凯德律...
黄谊欣律师 黄谊欣律师
广东广荣律师事...
罗钟亮律师 罗钟亮律师
浙江绣湖律师事...
谭海波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江湾律师事...
韩佩霞律师 韩佩霞律师
江苏大昶律师事...
易轶律师 易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
郑小克律师 郑小克律师
重庆瀚沣律师事...
张嘉宝律师 张嘉宝律师
广东生龙律师事...
薛小玲律师 薛小玲律师
天津德敬律师事...
邓霞律师 邓霞律师
重庆海力律师事...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四川胡云律师事...
立即问律师 99%用户选择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互联网金融诈骗手段有什么特点?
互联网金融诈骗特点一:过高的利息。互联网金融诈骗特点二:太过疯狂的广告投入,互联网金融诈骗特点三:无节制的资金需求。
10w+浏览
互联网纠纷
互联网赌博犯罪的犯罪特征有哪些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跨境网赌,多层代理 浙江省嘉兴市警方日前摧毁一个跨省特大团伙,共抓获36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达5.42亿元。 该团伙搭建的平台仅代理就有15万名,平台会员更高达81万名,其中一个七级代理在1个月的时间里已招募会员、代理49名,涉嫌从法获利5万余元。 二、建群赌博,难逃法网 贵州省普安县一男子吴某在利益的驱使下,伙同网友陈某素、陈某敏二人建立微信群,拉人赌博,并抽头渔利,仅四个月赌资流水就高达800多万元。近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 经法庭查明,吴某等三人以奖励的形式,鼓励成员拉人入群,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被告人王某、陈某素、陈某敏还进行了最后陈述,均表示认罪伏法。 三、利用技术手段专门为境外赌博网站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 据新华网报道,2月,福州网警接群众举报称有一团伙在网上非法从事互联网资金结算服务。经查,12月至1月期间,犯罪嫌疑人吴某杰等人自行开发第四方非法支付结算系统平台,利用技术手段专门为境外赌博网站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并从中赚取抽成牟利。今年3月起,8名犯罪嫌疑人陆续落网,警方查明涉案资金流水1000余万元。 四、利用手机APP开设赌场 日前,吉林省敦化林区基层审理了一起涉案金额过亿元网络开设赌场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以营利为目的,注册成立公司,依托“德友圈”软件,建立四个俱乐部,他们利用电脑、手机,使用银行卡、微信、支付宝转账的方式,组织参赌人员在俱乐部中赌博,形成了的信息流、人员流和资金流。利用手机APP开设赌场的新型赌博方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的限制。 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涉案俱乐部总代入数高达60亿元,参赌人员的ID总数量为1.4万个,赌资金额共计为3.3亿元。赌资数额之大、涉案人员之多、涉及区域之广,令人瞠目。
快速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当前625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互联网上赌博犯罪有哪些特征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跨境网赌,多层代理 浙江省嘉兴市警方日前摧毁一个跨省特大团伙,共抓获36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达5.42亿元。 该团伙搭建的平台仅代理就有15万名,平台会员更高达81万名,其中一个七级代理在1个月的时间里已招募会员、代理49名,涉嫌从法获利5万余元。 二、建群赌博,难逃法网 贵州省普安县一男子吴某在利益的驱使下,伙同网友陈某素、陈某敏二人建立微信群,拉人赌博,并抽头渔利,仅四个月赌资流水就高达800多万元。近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 经法庭查明,吴某等三人以奖励的形式,鼓励成员拉人入群,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被告人王某、陈某素、陈某敏还进行了最后陈述,均表示认罪伏法。 三、利用技术手段专门为境外赌博网站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 据新华网报道,2月,福州网警接群众举报称有一团伙在网上非法从事互联网资金结算服务。经查,12月至1月期间,犯罪嫌疑人吴某杰等人自行开发第四方非法支付结算系统平台,利用技术手段专门为境外赌博网站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并从中赚取抽成牟利。今年3月起,8名犯罪嫌疑人陆续落网,警方查明涉案资金流水1000余万元。 四、利用手机APP开设赌场 日前,吉林省敦化林区基层审理了一起涉案金额过亿元网络开设赌场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以营利为目的,注册成立公司,依托“德友圈”软件,建立四个俱乐部,他们利用电脑、手机,使用银行卡、微信、支付宝转账的方式,组织参赌人员在俱乐部中赌博,形成了的信息流、人员流和资金流。利用手机APP开设赌场的新型赌博方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的限制。 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涉案俱乐部总代入数高达60亿元,参赌人员的ID总数量为1.4万个,赌资金额共计为3.3亿元。赌资数额之大、涉案人员之多、涉及区域之广,令人瞠目。
互联网赌博犯罪的特征是什么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跨境网赌,多层代理 浙江省嘉兴市警方日前摧毁一个跨省特大团伙,共抓获36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达5.42亿元。 该团伙搭建的平台仅代理就有15万名,平台会员更高达81万名,其中一个七级代理在1个月的时间里已招募会员、代理49名,涉嫌从法获利5万余元。 二、建群赌博,难逃法网 贵州省普安县一男子吴某在利益的驱使下,伙同网友陈某素、陈某敏二人建立微信群,拉人赌博,并抽头渔利,仅四个月赌资流水就高达800多万元。近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 经法庭查明,吴某等三人以奖励的形式,鼓励成员拉人入群,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被告人王某、陈某素、陈某敏还进行了最后陈述,均表示认罪伏法。 三、利用技术手段专门为境外赌博网站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 据新华网报道,2月,福州网警接群众举报称有一团伙在网上非法从事互联网资金结算服务。经查,12月至1月期间,犯罪嫌疑人吴某杰等人自行开发第四方非法支付结算系统平台,利用技术手段专门为境外赌博网站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并从中赚取抽成牟利。今年3月起,8名犯罪嫌疑人陆续落网,警方查明涉案资金流水1000余万元。 四、利用手机APP开设赌场 日前,吉林省敦化林区基层审理了一起涉案金额过亿元网络开设赌场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以营利为目的,注册成立公司,依托“德友圈”软件,建立四个俱乐部,他们利用电脑、手机,使用银行卡、微信、支付宝转账的方式,组织参赌人员在俱乐部中赌博,形成了的信息流、人员流和资金流。利用手机APP开设赌场的新型赌博方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的限制。 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涉案俱乐部总代入数高达60亿元,参赌人员的ID总数量为1.4万个,赌资金额共计为3.3亿元。赌资数额之大、涉案人员之多、涉及区域之广,令人瞠目。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互联网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互联网犯罪的特点是:成本低、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取证困难、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具体情况下对于互联网犯罪的具体适用情况,是需要严格基于实际的犯罪事实后果来进行认定和处理的。
10w+浏览
互联网纠纷
马上就要学习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特点的课程了,老师叫我们先去预习下,那具体的特点有哪些呢?
[律师回复] 金融系统的职务犯罪,是指在银行、证券机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从事各种金融活动,具有货币资金通融职能的机构中,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牟取经济利益,或滥用职权、不正确履行职责等违背其职责要求的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统称。
  据山东省宁津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介绍,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呈现七大特点:一是新发大案、要案增多,涉案金额巨大,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二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所占比重较大;三是单位负责人涉案比例上升,并向高级管理人员蔓延;四是内外勾结合伙作案增多,导致串案窝案发生比例增大;五是作案手段多样化,以贷谋私、伪造凭证支取现金贪污公款、吸收存款不入账挪作他用、利用计算机操作技术实施犯罪等等;六是案犯年龄结构呈下降趋势,智能化作案倾向明显,隐蔽性强,增大了查处和防范的难度;七是基层操作岗位发案率高,携款潜逃者增多。
内部管理混乱是主因
  办案检察官分析,诱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虽有社会层面的诸多因素,但主要还应归为其内部管理混乱。
  机制不健全。金融系统基层单位往往是集制度制定权、决策权、执行权于一体,集人、财、物及业务经营决策权于一身,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上级疏于监督、同级没有监督、下级不敢监督,以致监督流于形式等问题。
  管理不规范。有些金融单位有章不循、违章不纠、执行不力、基础管理混乱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具体表现在:对现金提取、大额资金频繁进出缺乏监督,票据管理、贷款审批等不按规定办理,重要岗位轮岗制度、柜员操作密码管理制度、柜员临时离岗签退制度等未严格执行。柜面人员制度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岗位制约失控。
  认识不到位。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理的业绩观,为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和市场份额而定的激励机制,对金融犯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越来越以业绩论英雄,往往注重短期的经营指标考核,基层经营行为受经营效益和责任压力的驱动,极易因为片面追求绩效而出现操作风险。在重点环节控制、会计、信贷等业务操作上有章不循、违规办理,形成风险隐患。
  违规成本低。金融机构一些内部业务检查往往流于形式,特别是对易发案件的风险点和重点部位的自律检查质量不高,使一些本该检查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有的金融机构从自身经济利益和部门声誉出发,对发生在本部门的职务犯罪不深究、不严查,瞒案不报、压案不查,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如何防范
  针对当前金融系统职务犯罪发案的共性原因,办案检察官建议,要不断提高金融队伍素质,力抓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规制度教育,加强廉洁自律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在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腐墙”;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特别是对易发生犯罪的主要业务环节和重要部门、要害岗位,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约机制,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防范职务犯罪发生;要把好进人用人关,公平竞争选用人才,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不仅要考察其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更要注意考察其人品和职业道德表现;对重要岗位人员的聘用,要实行岗位轮换,并进行定期考核、调查,发现有问题苗头的应及时调整或撤换;要加大打击力度震慑犯罪,各金融机构要克服小团体狭隘思想,加强与各级检察机关的联系和协作,积极主动地配合公安、检察机关搞好抓捕追赃工作。以上是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特点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25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朋友想知道金融犯罪的规定,不知道有什么的,所以请问一下互联网金融犯罪有哪些的,规定是什么的
[律师回复]
1、第三方支付法规
2010年6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0〕第2号),该办法第一条规定该办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行为,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该办法第二条明确了本办法所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
(一)网络支付;
(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
(三)银行卡收单;
(四)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该办法所称网络支付,是指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本办法所称预付卡,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发行的、在发行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包括采取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预付卡。该办法所称银行卡收单,是指通过销售点(POS)终端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的行为。《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是第三方支付的重要监管法规。
2、P2P监管法规
2011年8月23日,银监会发布《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254号,该通知指出在当前银行信贷偏紧情况下,人人贷(PeertoPeer,简称P2P)信贷服务中介公司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这类中介公司收集借款人、出借人信息,评估借款人的抵押物,如房产、汽车、设备等,然后进行配对,并收取中介服务费。有关媒体对这类中介公司的运作及影响作了大量报道,引起多方关注。对此,银监会组织开展了专门调研,发现大量潜在风险并予以提示。由此可见,该通知只是对人人贷的一个风险提示文件。
在2013年11月25日举行的九部委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上,央行对P2P网络借贷行业非法集资行为进行了清晰的界定,主要包括三类情况:资金池模式;不合格借款人导致的非法集资风险以及庞氏骗局。
你好,我妈妈之前在网络上被骗了几万块钱,后来嫌疑人抓住了,也判了刑,我想了解一下,在我国网络金融犯罪有哪些特点呢?
[律师回复] 具有职业性、多元性。职业性能够说是金融违法一个比较杰出的特征。违法人员大都对金融业务已非常了解,乃至有的自身就是银行、证券或保险业的内部工作人员,简直都是职业性的违法。由于只需非常了解金融内部运行机制和运行程序的人才有才能进行金融违法。一般来说,金融违法案件的实施与违法主体的专业知识水平缓执业操作才能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多元性也是金融违法的另一大特点。跟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开展,我国金融违法案件的违法主体已走入了多元化行列。违法主体既有自然人,也有单位,既有国内人员,也有国外不法分子。其中以金融机构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勾通一起作案、国内人员与国外人员彼此勾通作案最为杰出。
具有复杂性、高智能性。金融违法是一种显着带有智能型的违法,其违法方法也非常复杂。近年来,跟着金融职业的迅速开展,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运营业务也日益多元化、国际化、混业化。金融违法主体不只使用已把握的内部金融知识,还依托现代高科技、高技术方法进行作案,这样一来大大增强了破案的难度。再加上金融违法不管从个别违法仍是集团违法上来说,其涉案金额一般都比较大,牵涉相关人员也比较广泛,违法案件处理起来比较复杂,难以甄别。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开展使金融违法越来越复杂化、高智能化。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5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互联网公司融资看什么?
看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10w+浏览
公司经营
金融消费者的特点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金融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消费的需求,享受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购买金融机构提供的商品的行为。 金融消费应当是在人们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狭义的金融消费是指享有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广义的金融消费是指除享有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外,还包括购买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商品。概括地说,金融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消费的需求,享受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购买金融机构提供的商品的行为。 概括地说,特征有: (1)消费的选择权,即能够自主地、自由地确定要不要金融消费、在什么时间点进行金融消费、采取什么方式进行金融消费,换句话说,金融消费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不合理干预和强制; (2)获得信息权,即在金融消费中.享有获得与金融相关的知识、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等权利,比如在金融机构存款有没有利息、多高利息、利息如何计算,开户、转账的手续如何办?日常的收付、损害情况等,所有这些金融机构不仅有主动提供的义务,而且要真实、透明; (3)平等交易权,即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往来,必须遵循公正、公平、诚信的原则,这种往来是一种契约关系(不论有形,还是无形)在契约关系中不得制定规避义务和违反公正的条款,不得强制消费者接受他不愿意接受的服务(比如存款必须保留多少余额,贷款必须存到我这里); (4)保密的权利,即保证消费者的金融资产不被泄露、不被侵犯; (5)求偿求助的权利,如果金融消费者的金融资产被泄露、被侵犯,消费者有权要求对方赔偿,有权请求法律援助,比如存款被冒领、信用卡失密、贷款被挪用、股票被低价变卖等,都是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互联网金融与网络安全法有什么关联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融合,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网络安全法》第三条规定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金融业机构应进一步跟踪信息技术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发展趋势和演进方向,带来的风险。
10w+浏览
互联网金融企业犯罪,员工该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
[律师回复]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中,比较常见的如“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融资平台”,从出现开始就伴随着是否涉及“非法集资”的争议。事实上,我国刑法并没有“非法集资罪”这样的罪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主要是指刑法第176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刑法第192条规定的“集资诈骗罪”。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司法解释”)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具有四个特征:
1、未经批准或者借用合法形式;
2、公开宣传;
3、承诺回报;
4、向社会公众或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司法解释同时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的资金,可以免于刑事处罚;情节轻微的,犯罪处理。
2、集资诈骗罪《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构成集资诈骗罪。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司法解释规定:“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如在“祥泰集团集资诈骗案”中,相关业务人员对募集资金的用途并不清楚,无法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对他们就没有认定集资诈骗罪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5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借贷安全吗?
从最新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P2P网上借贷公司属于中介平台,与正规金融机构的性质是不一样的,P2P投资属于非保本投资,平台不具备对借款人和借款企业的风控审查能力,只是起着一个信息中介机构的作用,将借款人和出借人对接起来。
10w+浏览
互联网纠纷
互联网金融众筹的风险有哪些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互联网众筹潜在的刑事风险 1、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不管是以实物产品形式回报给投资者之 众筹,还是在为投资人提供目标公司的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商业信息,帮助投资人成为股东并以持有股权获取回报之众筹,其运营模式均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 款罪。因为众筹具有投资(对出资人而言)和融资(对项目发起人而言)之本质,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众筹模式,其均向出资人承诺回报,且回报的额度与出资金额成正比,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易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涉嫌集资诈骗罪。就实物回报型众筹模式而言,尽 管其声称性质为“预购十团购”,但事实上其与通常的预购或团购有重大区别。团购的标的大多已制造成形,实物回报型众筹涉及的项目在发布时通常未生产成品, 其最后是否能必然按期生产并且及时交付给投资人,存在诸多变数。因此,一旦实物回报型众筹的项目发起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报项目并发布欺骗性信息,骗取 投资人数额较大资金,则会构成集资诈骗罪。另外,不论是实物回报型众筹,还是股权回报型众筹,它们的平台在运营时,投资人的资金通常先注入平台所设账户, 即便有些网站声称投资人注入的资金由第三方账户(银行或其他支付机构)存管,但现实是第三方账户存管制度并不健全,此类账户并未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督,而是 多由众筹平台自身掌控,一旦众筹平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其获得批准从事吸收资金的资格,设置“资金池”汇聚资金,骗取投资人数额较大的资金后卷款跑 路,则众筹平台实际控制人将面临涉嫌集资诈骗罪之风险。 2、涉嫌擅自发行股票罪 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依托的众筹,其主要行为模式就是 向社会大众在介绍资金项目的基础上获得不特定社会对象的投资,因而股权类众筹很容易触及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法律红线。即便是众筹发起人采取向社 会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模式开展众筹业务,投资人数往往也难以控制在法律所要求的人数内。因为依照2021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 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向社会特定对象变相发行股票累计超过200人的,如果在股票的发行条件、程序、内容等事项方面,没有获得国务 院证券管理部门的批准,也没有达到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的,该行为将涉嫌构成擅自发行股票罪。 3、涉嫌非法经营罪 事实上,不论是非法 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还是擅自发行股票的行为,均是一种非法经营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 结算业务的行为;擅自发行股票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的行为(至少股权回报型众筹模式会符合这一点)。虽然在互联网 2.0时代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类型的众筹模式具有一定的虚拟性、隐蔽性及迷惑性,将其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擅自发行股票罪有一定的难度,但笔者认 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擅自发行股票罪与非法经营罪是法条竞合关系,即特殊罪名与普通罪名的关系,如果将众筹模式认定为特殊罪名有困难,则完全有可能将 其认定为非法经营罪。更何况,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作为兜底条款是一种概括性规定,本身就赋予了司法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 权。 二、相关风险的防控措施及建议 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及警示教育 人们常讲“无知者无畏”,而法制观念的淡薄和侥幸心理的存在也往往是诱发某些从业人员触犯监管红线,引发风险事件的主因。因此,有针对性的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法律培训、进行警示教育,对于提高守法意识、引导依法从业,以及防范、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协助从业机构建立、完善相关风控制度 根据《指导意见》,开展互联网金融活动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和合格投资者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度”、“反洗钱和防范金融犯罪制度”等各项制度。 上述各项制度既是监管部门对从业机构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从业机构抵御、防范风险能力的重要风控制度。因此,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从业机构都应当积极建立、完善上述制度。在此过程中,律师可以为从业机构提供相应的法律协助和支持。 3、起草、审核相关协议、文件 在具体的业务开展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协议签署及文件发布活动。这些协议、文件既现了从业机构的单位意志,也会对从业机构产生相应的法律拘束力。如果这些文件、协议中存在逾越或疑似逾越监管红线的内容,则势必会置从业机构于危险境地,甚至可能成为对从业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的理由和根据。 因此,从业机构有必要慎重对待其所签署的协议和发布的文件,必要时应当安排专业法律人士协助开展起草、审核工作,努力确保从业机构的业务活动合法、合规,严格控制法律风险。 4、针对具体业务事宜开展专项法律分析 互联网金融鼓励创新,而创新在拓宽金融服务的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逾越监管的法律风险,很多时候,“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冒险。蜘蛛和螃蟹都是八条腿,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不是第一个吃蜘蛛的人呢?因此,针对具体业务事宜开展相应的法律分析,就潜在的法律风险及业务自身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适当的论证,不但有助于防范法律风险,更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创新。 5、对特定风险事件及时开展危机应对工作 我们不能完全排除特定风险事件的发生。在特定风险事件发生时,从业机构应当及时组建专业团队展开危机应对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1)协助从业机构查明风险事件的相关事实,明确事件成因及责任主体,依法保全相关证据材料; (2)协助从业机构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的调查工作; (3)作为从业机构的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积极参与因风险事件引发的诉讼案件,依法提出减免从业机构法律责任的意见和主张,维护从业机构的合法权益,避免风险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危害后果的进一步扩大和加重。
快速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当前625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互联网金融众筹的风险有哪些?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互联网众筹潜在的刑事风险 1、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不管是以实物产品形式回报给投资者之 众筹,还是在为投资人提供目标公司的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商业信息,帮助投资人成为股东并以持有股权获取回报之众筹,其运营模式均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 款罪。因为众筹具有投资(对出资人而言)和融资(对项目发起人而言)之本质,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众筹模式,其均向出资人承诺回报,且回报的额度与出资金额成正比,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易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涉嫌集资诈骗罪。就实物回报型众筹模式而言,尽 管其声称性质为“预购十团购”,但事实上其与通常的预购或团购有重大区别。团购的标的大多已制造成形,实物回报型众筹涉及的项目在发布时通常未生产成品, 其最后是否能必然按期生产并且及时交付给投资人,存在诸多变数。因此,一旦实物回报型众筹的项目发起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报项目并发布欺骗性信息,骗取 投资人数额较大资金,则会构成集资诈骗罪。另外,不论是实物回报型众筹,还是股权回报型众筹,它们的平台在运营时,投资人的资金通常先注入平台所设账户, 即便有些网站声称投资人注入的资金由第三方账户(银行或其他支付机构)存管,但现实是第三方账户存管制度并不健全,此类账户并未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督,而是 多由众筹平台自身掌控,一旦众筹平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其获得批准从事吸收资金的资格,设置“资金池”汇聚资金,骗取投资人数额较大的资金后卷款跑 路,则众筹平台实际控制人将面临涉嫌集资诈骗罪之风险。 2、涉嫌擅自发行股票罪 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依托的众筹,其主要行为模式就是 向社会大众在介绍资金项目的基础上获得不特定社会对象的投资,因而股权类众筹很容易触及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法律红线。即便是众筹发起人采取向社 会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模式开展众筹业务,投资人数往往也难以控制在法律所要求的人数内。因为依照2021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 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向社会特定对象变相发行股票累计超过200人的,如果在股票的发行条件、程序、内容等事项方面,没有获得国务 院证券管理部门的批准,也没有达到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的,该行为将涉嫌构成擅自发行股票罪。 3、涉嫌非法经营罪 事实上,不论是非法 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还是擅自发行股票的行为,均是一种非法经营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 结算业务的行为;擅自发行股票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的行为(至少股权回报型众筹模式会符合这一点)。虽然在互联网 2.0时代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类型的众筹模式具有一定的虚拟性、隐蔽性及迷惑性,将其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擅自发行股票罪有一定的难度,但笔者认 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擅自发行股票罪与非法经营罪是法条竞合关系,即特殊罪名与普通罪名的关系,如果将众筹模式认定为特殊罪名有困难,则完全有可能将 其认定为非法经营罪。更何况,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作为兜底条款是一种概括性规定,本身就赋予了司法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 权。 二、相关风险的防控措施及建议 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及警示教育 人们常讲“无知者无畏”,而法制观念的淡薄和侥幸心理的存在也往往是诱发某些从业人员触犯监管红线,引发风险事件的主因。因此,有针对性的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法律培训、进行警示教育,对于提高守法意识、引导依法从业,以及防范、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协助从业机构建立、完善相关风控制度 根据《指导意见》,开展互联网金融活动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和合格投资者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度”、“反洗钱和防范金融犯罪制度”等各项制度。 上述各项制度既是监管部门对从业机构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从业机构抵御、防范风险能力的重要风控制度。因此,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从业机构都应当积极建立、完善上述制度。在此过程中,律师可以为从业机构提供相应的法律协助和支持。 3、起草、审核相关协议、文件 在具体的业务开展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协议签署及文件发布活动。这些协议、文件既现了从业机构的单位意志,也会对从业机构产生相应的法律拘束力。如果这些文件、协议中存在逾越或疑似逾越监管红线的内容,则势必会置从业机构于危险境地,甚至可能成为对从业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的理由和根据。 因此,从业机构有必要慎重对待其所签署的协议和发布的文件,必要时应当安排专业法律人士协助开展起草、审核工作,努力确保从业机构的业务活动合法、合规,严格控制法律风险。 4、针对具体业务事宜开展专项法律分析 互联网金融鼓励创新,而创新在拓宽金融服务的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逾越监管的法律风险,很多时候,“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冒险。蜘蛛和螃蟹都是八条腿,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不是第一个吃蜘蛛的人呢?因此,针对具体业务事宜开展相应的法律分析,就潜在的法律风险及业务自身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适当的论证,不但有助于防范法律风险,更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创新。 5、对特定风险事件及时开展危机应对工作 我们不能完全排除特定风险事件的发生。在特定风险事件发生时,从业机构应当及时组建专业团队展开危机应对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1)协助从业机构查明风险事件的相关事实,明确事件成因及责任主体,依法保全相关证据材料; (2)协助从业机构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的调查工作; (3)作为从业机构的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积极参与因风险事件引发的诉讼案件,依法提出减免从业机构法律责任的意见和主张,维护从业机构的合法权益,避免风险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危害后果的进一步扩大和加重。
大一金融新生,有很金融知识都不懂,专门来了解金融领域职务犯罪预防方面知识,希望能解答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互联网金融领域职务犯罪预防的特点为;
1、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职业、年龄、身份的人都可能实施网络金融犯罪。在网络金融犯罪中,特别是黑客中,青少年的比例相当大。网络金融犯罪主体中年青者占较大的比例与年轻人对网络的情有独钟的特有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从年龄结构上分析,作案人主要是单位内部的计算机操作、复核和系统管理人员,其中20岁~35岁的年轻人占90%以上。
2、犯罪方式智能化、专业化。网络金融犯罪是一种高技术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主要是一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研究人员或对计算机有特殊兴趣并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员,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既熟悉计算机及网络的功能与特性,又洞悉计算机及网络的缺陷与漏洞。只有他们能够借助本身技术优势对系统网络发动攻击,对网络信息进行侵犯,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3、犯罪手段的多样化。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为各种网络金融犯罪分子提供了日新月异的多样化,高技术的作案手段,除了较常见的通过入侵网络金融系统获取信息进行诈骗外,在金融电子化、网络化条件下,犯罪分子还创造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手段,如搭线窃听。
4、犯罪的互动性、隐蔽性高。网络金融犯罪很多时候都是利用工作之便作案占据有利的客观环境,因需要破译密码和进网程序,网络金融犯罪筹划阶段一般较长。但是,一旦进人系统网络,一项犯罪指令,只须用秒来计算。它具有瞬间性,不露痕迹,容易毁灭证据。由于此类犯罪作案时间短、手段隐蔽、专业性强,给预防和取证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使犯罪分子得不到及时、有力地惩处。
5、犯罪成本低,作案工具简单。相对于传统的金融犯罪,网上金融犯罪具有成本低、易实施、风险低等优势,犯罪分子只需支付较少的上网费、租赁或制作网页费用、软件工具购买费和租赁服务器的费用就可以实施犯罪,并且获利数额巨大,犯罪手段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因而成为犯罪分子青睐的一种作案方式。
累犯特点和特征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累犯的定义 所谓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 包括两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累犯和普通累犯。对于前者,只要曾犯危害国家安全全罪和活动犯罪或性质组织的犯罪,任何时候再犯以上相同之罪的,都视为累犯。对于后者,必须同时满足: 1、前后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 2、前后都是故意犯罪; 3、前罪实施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新罪。 累犯具有的特征 (一)累犯是一种再犯罪的事实 累犯在客观上表现为再次犯罪,具有再犯罪的事实。犯罪人如果没有再次犯罪,就无累犯可言。因此,再犯罪是累犯构成的事实前提。累犯虽然是再次犯罪,在一般情况下,它和再犯还是有所不同的。再犯,又称为重新犯罪,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再犯包括累犯。在一定意义上说,累犯也是再犯,是一种特殊的再犯,累犯是再犯中最严重者。狭义上的再犯是指累犯以外的其他重新犯罪的人。累犯作为一种再犯罪的情形,它与前科具有一定的联系。前科是指曾被认定有罪并被判处刑罚的情形。凡是曾被依法定罪并被判处刑罚的人,均是有前科的人。因此,累犯以犯罪人有前科为前提。当然,累犯必定是有前科的人,有前科的人却未必都是累犯,应当加以注意。 (二)累犯是一种犯罪人的类型 刑法上的累犯,经历了一个从注重犯罪特征到注重犯罪人特征的转变。最初刑法上的累犯概念,注重的是犯罪行为的特征,以刑事古典学派的客观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此后,随着刑事实证学派的兴起,开始了从犯罪行为向犯罪人的转变,由此出现了以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为重点的累犯概念。现代刑法上的累犯,更多的是强调犯罪人的人身特征,将累犯视为人身危险性较大的一种犯罪人类型。应当指出,虽然都是犯罪人类型,累犯与惯犯是有所不同的。在犯罪学上,累犯与惯犯往往相提并论,容易混同。但在刑法学上,两者具有明显区分。惯犯是在审判之前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反复多次地实施某一犯罪,这些反复实施的犯罪是未经处理的。因此,惯犯往往被作为一种犯罪类型,在罪数理论中讨论。累犯并非像惯犯那样,是审判前同一犯罪之关系,而是前后两个犯罪之关系。累犯一般都是作为量刑制度加以规定,是一种特殊的犯罪人类型。 (三)累犯是一种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 累犯和一般犯罪人有所不同,它是在犯罪已经被判处刑罚后的再次犯罪,表明犯罪人具有较为严重的人身危险性。各国刑法都对累犯予以从重处罚,因此累犯是一种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互联网纠纷 > 网络金融纠纷 >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特点有哪些?
法律专业性强,自行处理有风险,建议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