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公告需要送达吗?

最新修订 | 2024-09-09
浏览10w+
律图法律咨询
信得过的好律师
咨询我
专家导读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公告需要送达的。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国的公民、组织等违反了我国的行政法律法规的,此时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可以根据具体的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主体作出行政处罚的,并且在必要的条件下,也是可以强制执行的。
{ArticleTitle}

行政处罚决定需要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条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不能当面送达的,可以采取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公告送达(采用公告送达必须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前五种方式无法送达时,才能适用的送达方式。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为公告期满,视为送达)。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因此,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登记管理机关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接送达。登记管理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宣告后将决定书当场交付给被处罚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并由其负责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即为送达;其负责人拒绝签名和盖章的,由案件承办人员在《送达回证》上注明。登记管理机关在适用直接送达时需注意:

①无特殊情况的,均应适用直接送达的方式;

②由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③受送达人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

④受送达人已向登记管理机关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⑤送达法律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

⑥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2)留置送达。在适用留置送达时,应当注意:

①留置送达的条件是受送达人拒绝签收法律文书;

②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绝签收事由和日期;

③送达人、见证人要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把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④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及其他见证人不愿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盖章的,由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把送达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即视为送达;

⑤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3)邮寄送达。当登记管理机关直接送达法律文书有困难时,也可以采取邮寄送达的方式送达。采取邮寄送达时,应当注意:

①在直接送达有困难时,才能采用邮寄送达;

②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③邮寄送达,应当附有送达回证。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④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4)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送达的最后一种方式,在适用公告送达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①通过其他方式都无法送达时,适用公告送达;

②公告送达,可以在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上刊登公告;

③自发出公告之日起,公告期为60日;

④公告期满后,即视为送达;

⑤登记管理机关采用公告送达方式的,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我国的法律法规是严厉的打击一切违法的行为的,无论是违反的何种法律,都是要被处罚的,其中对于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政相对人来说,此时是会受到行政机关的处罚的,但是在作出处罚决定的时候,也是要求行政机关合法、合规的进行处罚的。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8k字,预估阅读时间13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58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公告需要送达吗?
一键咨询
  • 158****50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3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5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7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3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3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1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0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8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1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3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5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7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6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3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常州156****514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80****2375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0****148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行政强制执行催告书送达几日后执行?
送达十日之后可以进行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执行催告书在送达至当事人手中之后需要严格的执行相应的处罚决定,如果在十日之内没有做出相应的回应的,行政机关将会开始执行相应的强制执行,这是合理的行为。
10w+浏览
行政类
领导在要求我为学校办理行政强制处罚事情,想到了一些行政强制法中催告书送达方式事情的关键的地方,但是我又不清楚,你们可以具体的介绍一下吗?最好简单一些。
[律师回复] 《行政强制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催告书、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或者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
无法送达的采取公告送达,送达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是指由人民法院的送达人员将要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直接交给受送达人或他的成年家属,代收人的送达方式。
(二)留置送达:留置送达是指在向受送达人或有资格接受送达的人送交需送达的诉讼文书时,受送达有或有资格接受送达的人拒绝签收,送达将诉讼文书依法留放在受送达人住所的送达方式。如果需送达的法律文书是调解而当事人拒绝签收的,则不可适用留置送达。
(三)委托送达:行政强制法中催告书送达方式 委托送达是指受诉法院直接送达确有困难,而委托其他法院需送达的诉讼文书送交受送人的送达方式。
(四)邮寄送达:邮寄送达是指受诉法院在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邮局以挂号信的方式将需送达的诉讼文书邮寄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行政机关催告书送达多久可强制执行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行政机关催告书送达多久可强制执行,申请公示催告程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我的姑姑因为她的小孩就是欠了一笔高利贷,然后姑姑就想要挪用公司的资金给她的孩子还钱,现在姑姑就是挪用了这一笔资金,后面被老板发现了,请问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公告如何送达
[律师回复] 送达是行政机关依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催告书、行政强制 决定书送交当事人的行为。送达是行政机关的单方行为,送达 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催告书、行政强制执行 决定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
除直接送达外,依照民事诉讼法 的规定,送达方式还包括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委托送达、转交送 达和公告送达。 送达方式有:(1)直接送达。所谓直接送达又称为交付送达,催告书、行政强制执行书应当在执行时当场交付当事人。
当 事人是公民的,应当直接送交本人;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的,应当送交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此 外,本法确立了直接送达优先的原则,即应先采取直接送达的方 式送达,当事人拒绝接收或者当事人不在场的,才可以采取其他 方式送达。
规定直接送达优先原则,是因为直接送达是最简便 易行的方式,并且对当事人知情权的保护最为有力。(2)留置 送达。是指当事人拒收送达文书时,行政机关把送达文书留在 当事人住处的送达方式。
(3)委托送达。是指行政机关直接送 达文书有困难时,委托当事人所在地行政机关代为送达的方式。 委托送达一般是在当事人不在行政机关的辖区内,直接送达有 困难时适用。接受委托的只能是其他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需要 委托送达时,应当出具委托函,将委托的事项和要求明确地告知 受托的行政机关。(4)邮寄送达。是指行政机关直接送达有困 难时,将送达文书交邮局用挂号信寄给当事人的送达方法。 (5)转交送达。
转交送达,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不宜或者不便直 接送达时,行政机关将送达文书通过当事人所在单位转交的送 达方式。(6)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指行政机关以公告的方 式,将需要送达的文书的有关内容告知当事人的送达方式。
无 论当事人是否知悉公告内容,经过法定的公告期限,即视为已经 送达。 公告送达,可以在行政机关的公告栏、当事人原住所地张 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 的,应按要求的方式进。
行公告。全部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58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行政强制执行催告书无法送达怎么办?
可以选择公告送达。行政强制执行催告书通常以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如果被告提供的地址无法送达或被告下落不明,法院可以选择公告送达,公告送达就是以登报的方式送达。
10w+浏览
行政类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行政强制执行怎么送达申请
行政强制执行的送达申请是可以用电话通知被执行人来领取的,除此之外,可以由司法专邮专门邮寄送达到被执行人那边。还可以是法官亲自将强制执行的申请书亲自送达。与行政强制执行怎么送达申请更多相关的问题,欢迎大家仔细阅读下方文章。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58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行政处罚告知笔录多久送达?
行政处罚告知笔录,就是行政机关在对行政相对人做出处罚决定前,告知其处罚事实、理由、依据及权利时所作的笔录,需要当事人签字确认才能生效。就发处罚决定书,一般是一周左右。
10w+浏览
行政类
我的一个好朋友,在一个公司上班的这段时间,他们的公司因为资金周转困难,不得不进行相关的改制。企业改制公告送达合法吗
[律师回复] 一、企业法人的住所虽然相对固定,依然可能存在“下落不明”的状况,只能通过公告送达诉讼文书。《谢文》首先说企业法人不存在“下落不明”,都能通过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送达诉讼文书,接着又称确实“下落不明”时,也不能公告送达,应当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前后理由明显矛盾,实际是承认法人也有“下落不明”的状况。应当说,相对于自然人而言,正常经营的法人的住所确很明确,如有变更也应依法申请变更登记。但实践中仍不排除少数人以办公司为名,实施坑蒙拐骗,或者经营不善,为逃债而逃之夭夭,老百姓称之为“搬月亮家”。此种情形在十年前大办公司时极为突出,直到现在,仍未彻底杜绝。如笔者2003年受理巴金文学院诉广汉市惠丰实业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至本院送达时,惠丰公司的两位股东销声匿迹,惠丰公司早已从租赁的房屋消失。原告经过1年多的艰难寻找,也无任何线索。而惠丰公司的工商登记既未注销,也未吊销,其民事主体资格依然尤存。象这种仅留下工商登记,无财产,无办公地,法定代表人又隐匿的公司,当属“下落不明”,无法通过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送达诉讼文书。《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因此,对惠丰公司这类“下落不明”的企业,除了公告送达外别无它法。
行政滥用职权的公告送达的要求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行政的公告送达的条件
首先,必须符合适用公告送达的条件。适用公告送达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项:

一,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是指受送达人无固定的住址,也无法查明其现在的住址,下落不明,使人民无法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严格审查适用条件,慎用公告送达。
首先,立案时应该要求当事人提供双方当事人目前的详细地址和联络方式。当事人是自然人的,要提供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该提供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其他登记机关的证明;
其次,送达时未找到被送达人或者邮寄送达诉讼文书被退回的,不可径行公告送达。应当查清被送达人是否因临时外出或迁移新址无法送达到;再次,确认被送达人下落不明应该有公安部门或其单位、街道办事处的证明材料予以证实,必要时要对被送达人的近亲属进行调查询问。否则,我认为构成程序违法。

二,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该条件是对
第一个条件的补充,是指当事人虽然不构成下落不明,但是人民采取了《民事诉讼法》
第七章
第二节规定的公告送达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等),最终无法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并未采取公告方式以外的任何其他送达方式,并不能证明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在此情况下,就不符合该项条件规定的情形,即不能径直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否则必然构成程序违法。
其次,必须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是指在采取公告送达方式以后,必须在卷宗中将采用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记载明确,用于显示符合适用公告送达条件及适用公告送达方式的经过。若原审卷宗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说明原审即未证实被告人下落不明,也没有采取其他任何送达方式,显系程序违法。
二、构成具体行政行为的要件
构成的具体行政行为,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
一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尽合理,但没有超出法定权限。“未超出法定权限”是与超越职权的主要区别之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如果超出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即属超越职权。因此,只有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才有可能出现不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问题。
二是具体行政行为违背或者偏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原则。这是构成的实质要件之一。在执法过程中,不能违背法律、法规总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作出的自由裁量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与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原则相一致,凡是违背或偏离法律、法规的目的、原则的,即属违法行为。
三是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不合理的。这是构成的又一实质要件。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客观的、公正的、合情合理和适当的,倘若不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即构成。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行政类 > 行政诉讼 >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公告需要送达吗?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