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规定管制刑一般判多久?
1、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刑法》第三十八条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2、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4)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5)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二、管制与有期徒刑的区别是什么?
1、管制与有期徒刑的区别包括性质不同、适用对象不同、需要遵守的规定不同等。
(1)性质不同
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长期剥夺人身自由,并由公安机关实行监管的刑罚方法;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方法;
(2)适用对象不同
管制适用于罪行较轻,危险性较小的犯罪分子;有期徒刑是对罪行严重的罪犯的刑罚;
(3)需要遵守的规定不同
管制期间的犯罪分子需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能在监狱中等待探监。
2、管制、拘役的区别
(1)从定义区别
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
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
(2)从期限区别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
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但是在数罪并罚时,可以延长到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三、刑事处罚主要是人身罚和财产罚吗?
刑事处罚主要是人身罚和财产罚,但主体是人身罚。具体情况是:
1、管制
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由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是我国刑罚种类之一,属于主刑的一种。管制是最轻的主刑,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
(1)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
(2)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由社区依法矫正。
(3)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须服从有关规定;劳动中应同工同酬。
(4)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即宣布解除之。
(5)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先期羁押的,1日折抵刑期2日。
⑹管制刑的特征是:
①刑罚的最低档;
②不必投入特殊的改造场所,由公安机关负责监管;
③劳动有报酬。四是羁押时间可抵刑期。
2、拘役
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在我国刑罚体系中,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刑,它具有以下特征:
⑴拘役是一种短期自由刑。拘役的刑期最短不少于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所以,拘役是我国对罪犯予以关押、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三种自由刑中最轻的一种。
⑵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短期关押改造的罪犯。
3、有期徒刑
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剥夺自由刑的主刑,其刑罚幅度变化较大,从较轻犯罪到较重犯罪都可以适用。所以,在我国刑罚体系中,有期徒刑居于中心地位。
4、无期徒刑
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5、死刑
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方法,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执行两种。死刑是我国刑罚中最重的一种,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执行的剥夺犯罪分子生命权和政治权的《刑法》,因此,死刑是严格控制的。
法院审理刑事案件之后,有可能会判处犯罪分子承担管制等刑事处罚。根据规定,若被判处管制的刑事处罚,在刑罚执行期间,犯罪分子若是想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对管制刑一般判多久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