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缓刑期间有哪些限制
(1)应严格恪守相关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的规定,自觉接受监督机构的检查和管理;
(2)依照考察机构制定的有关规定,如实汇报个人活动的详情;
(3)严格遵循考察机构就来访客人方面所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4)在离开所在城市、县城乃至迁居他处时,必须向考察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并获得其批准。
《刑法》第七十五条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刑法》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二、缓刑期间有什么影响
首先,依据相关法律条文,被判处缓刑者需承担社区矫治义务,务必遵守缓刑期间的各项规定。
其次,缓刑作为刑事法律框架下的惩罚措施之一,将给被告人留下犯罪遭受罚处的案底,这无疑将会对其个人信息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会永远伴随其左右。
再者,对于缓期关押的罪犯而言,他们须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自觉接受监督管理;
同时要根据考察机构的特定要求汇报自身活动情况;
还需按照考察部门的具体规定履行会客制度;
倘若想要离开现居住地的城市或县级单位,或是有迁居计划,也必须经过考察机构的审批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缓刑期间有哪些限制”,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