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出境会被拦吗
如若当事人正在被依法实施取保候审措施期间,那么他们在申请出国时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阻挠与限制。具体而言,以下几种情况都是可能导致其无法顺利出境的原因:
首先,当事人未能持有合法有效的出入境证件或在面对边防检查时采取了拒绝配合甚至逃避的行为;
其次,如果当事人已经被法院判决承担刑事责任且该判决尚未得到完全履行,或者其本身就是刑事案件中的被告或犯罪嫌疑人;
最后,如果当事人存在尚未解决的民事纠纷,并且人民法院已经做出了禁止其离境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
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二)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二、取保候审出省不报备会被发现吗
在取保候审期内若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区域,是有可能被司法机关察觉并采取措施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事人从特定场所获得了人身自由,但仍然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行为的限制。
换句话说,尽管他们无需被羁押在监狱中,但仍需恪守相关规定,以确保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其次,对于接受取保候审的人来说,绝非可以如同普通市民一样随心所欲地生活。
因为他们代表的是触犯了中国刑法的犯罪嫌疑人群体,法律制度会对其进行监控和限制,要求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并及时向司法机关汇报自己的行踪。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取保候审出境会被拦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