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拘禁及强迫等方式实施敲诈勒索行为时,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将其归类为绑架罪进行判定。
在审理此类案件过程中,需要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予以相应的刑事判决。
通常情况下,罪犯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同时还需缴纳罚金或没收个人财产作为惩罚;
若情节相对轻微,则可能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同样需要缴纳罚金。
《刑法》对绑架罪的处罚规定:
第二百三十九条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敲诈勒索与抢劫的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这两种犯罪行为在实施手段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在抢劫罪行中,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行为往往需要当面向受害者展现或发出施加影响的动作或声音;
然而,在敲诈勒索案件中,行为人则既可面对面或采用书面文字(如书信、电话、电报)等非当场形式向受害者施加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实施威胁,倘若非现场完成,即便其中含有暴力元素,亦无法构成抢劫罪行,反倒是有可能导致敲诈勒索罪名的成立。
其次,在手段行为的内容上,抢劫罪行中的手段仅限于暴力行动,即以伤害或杀害等严重暴力侵犯他人人身安全作为威胁手段;
但敲诈勒索犯罪的威胁手段则几乎无任何限制,无论是以暴力方式还是以破坏财产、制造困难环境等方式进行威胁均包含在内。
第三,在手段行为的暴力程度上,抢劫罪行所涉及的暴力行为必定是现场执行,且需具备压制住受害者使之失去抵抗能力、畏惧反抗或完全放弃抵抗的力量。
相反地,敲诈勒索罪行的暴力表现更多表现出对精神层面的压迫,并且通常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压制受害者的反抗,仅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惊吓。
再者,手段行为的实现时间也存在差异。
抢劫罪行的威胁手段往往伴随于行为人手中握有足够制服victim者的暴力行为,如果受害者未服从要求,便要立刻实施该暴力措施。
相比之下,敲诈勒索罪行的威胁一般表现为:
倘若受害者未能满足条件,将会在未来某段时间内兑现威胁内容,或者尽管当下实施的暴力尚未达到能够完全压制受害者反抗的力度,甚至威胁并非以暴力手段为主导。
最后,手段行为所产生的威胁效果也有所不同。
抢劫罪行所使用的暴力行为目的在于让受害者无法反抗、惧怕反抗或完全丧失抵抗力,最终通过施行足够制服受害者反抗的手段行为成功获取财物;
但敲诈勒索罪行中的威胁行为的目的是令受害者感到恐惧进而被迫交付财物,但实际上并未达到能够使受害者失去反抗能力的程度。
典型的抢劫罪行表现特征为,行为人往往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将财物成功夺取出来,具有明显的"即时性"。
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手段则侧重于利用自己的权力进行威胁、直接进行恐吓以及采用欺骗办法进行威胁等方式。
当然,敲诈勒索的威胁手段中也可能包含所谓的"暴力"因素,但这种"暴力"所能传递给受害者的只有恐惧情绪,客观来看这种"暴力"的作用力大小、强度和恶化程度都尚未达到能够使得受害者失去反抗能力的水平,换言之,即使受害者并未屈从于压力交出财物,他们的生命权或人身安全也不会立即受到重大损害。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敲诈勒索与绑架罪怎么处罚”,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