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因放贷行为违法而致使贷款合同宣告无效,作为担保人无需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条款,即第153条明确指出,凡是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中属于强制性的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均将视为无效。
然而,若该强制性规定本身并不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性除外;
违背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是无效的。
此外,第682条更具体地阐述了保证合同在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从属地位。
若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则保证合同也同样无效,但法律另有特别规定者除外。
当保证合同被认定为无效之后,如果债务人、保证人以及债权人等各方主体皆有过失,那么应当依据他们自身的过失分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六百八十二条
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银行违规放贷借款人可以不还吗
通常情况下,违规进行的抵押贷款仍旧具有有效性,借款人需要承担偿还义务。
然而,您也有权向借款方负责处理相关事务的银行机构寻求帮助,希望他们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关于如何操作,以下是几种具体建议:
1.在实际经济状况无法承受还款压力的时候,确实无法按约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这种情况下,建议您积极与放贷机构展开商讨,尝试达成延长还款期限或是分阶段还款的协议;
2.当放贷机构在法庭中取得胜利后,但未能按照判决要求及时履行其还款责任时,您可以考虑向当地法院提出申请执行;
3.在等待法院执行期间,法院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不动产、车辆、证券以及存款等资产状况。
若发现贷款人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且拒绝履行法院已生效判决,则个人信用记录里可能会出现逾期还款等不良行为,同时,还可能面临高消费和出国旅行受到限制,更严重者甚至可能被司法部门拘留。
当然了,只要您后续能够妥善解决问题,保持良好信誉,以往的拖欠记录对您未来经济生活并不会带来太大影响,也请务必按时足额履行还款义务。
《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银行违规放贷导致贷款还不上,担保人需要承担责任吗”,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