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犯罪父母要承担责任吗
年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大规模犯罪时,他们需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父母无需为此付出代价。若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尚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根据现行法规定不得给予刑事处罚,此时家长或监护人便负有重要的教育监管职责。倘若为人父母者或是其他监护人未能履行好这项重大责任,放任未成年人做出不良乃至严重恶劣的行为,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公安机关将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警告并责令其严格管教自己的子女。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本章规定的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二、未成年犯罪持续到成年怎么处罚
1、依据犯罪发生当时的年龄,即指未达法定成年人年龄的罪犯予以规制;2、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刑事犯罪,当事人被抓获并达到成年人年龄,其犯罪年龄将依据犯罪行为实施之时而定,因此,此类案件仍应视为未成年人犯罪处置。针对未成年被告人,法律设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减轻处罚,包括但不限于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同时严格禁止使用死刑。至于已经年满十六周岁的人若触犯刑法,则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法令还规定,如果已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六周岁的被告,犯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他人导致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纵火、爆炸、投掷危险物质罪的,必须承担刑事责任。而对于已满十二岁但未满十四岁的被告人,若犯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造成他人死亡或采用极其残酷的手段致人重伤导致严重残疾且情节极端恶劣,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追诉的,他们亦须接受刑事惩罚。在上述情况下被判定承担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将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从轻或减轻处罚。若由于未满十六周岁无法进行刑事处罚者,其已成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应加强监管和教育,并在必要时依据相关条例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倘若未成年人在年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之后实施犯罪行为,那么他们必须独自面对法律的惩罚与制裁,而其父母并不需要为此负担任何法律责任。然而,若在犯罪行为发生之时,该名未成年人尚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此时家长或监护人便需要肩负起对其进行教育及监督的重任。如果家长或监护人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最终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那么公安机关将会依照相关法规,对其发出严厉警告,同时要求监护人对其实施更加严格的管理和教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