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信上骂人会被立案吗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社交媒体如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之一。
然而,与此同时,微信平台上的恶意言论也日益增多,诸如辱骂这类违反公序良俗及法律规范的行为频繁发生。通常来讲,这种情况下并不足以构成犯罪,无法予以及时立案。然而,若辱骂行为的性质严重且影响极其恶劣,则可能会触犯到侮辱罪、诽谤罪等相关法条,涉及公诉案件的范畴,在此种状况之下,公安侦查机关将有权启动立案调查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3修订本)中的相关规定,公然以暴力手段或者采取其他不当方式侮辱他人、捏造虚伪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其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刑事处罚。当骂人者的言行未能对被骂对象的名誉权造成实质性损害时,受害方往往可以选择自行采取屏蔽措施等方式来保护自身权益。然而,在通过微信群组、朋友圈等公共场合进行辱骂导致他人名誉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受害方可寻求公安机关予以立案援助,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向相关机关提出控告,请求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侮辱罪、诽谤罪属于自诉性案件,需要受害人主动向法院发起诉讼,只有在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并危及到国家利益的情形下,才由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公诉。除此之外,倘若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实施侮辱、诽谤行为,而受害人又因取证困难无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人民法院有权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微信上私聊骂人犯法么
具体情况应依据事实进行判断。若此种侮辱性言论仅属纯粹的侮辱性质,并未对当事人产生重大影响或造成实质损害,那么这将被视为违规行径;然而,倘若该言论引起了严重的后果(如导致受害人产生自杀倾向、精神错乱等),那么则有可能被定性为侮辱犯罪,受害方可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在公共场合公开侮辱他人或捏造虚假信息故意诽谤他人,且情节恶劣者,将面临低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甚至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