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拒不执行罪的取保条件是什么意思
“拒不执行罪”通常被称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要想获得该罪名的取保候审资格,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从事犯罪行为时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将其与其他独立适用的刑事处罚相结合;有可能被判除有期徒刑以上的刑事惩罚,假设对其进行取保候审并不会引发社会公共安全隐患;当个人遭受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主照顾,或是正在抚养自己宝宝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其实施取保候审也并不会导致社会安全问题;如果已经满足拘留和逮捕的法定期限,案件尚未得以妥善解决,那么就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拒不执行罪”即“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其取保候审条件包括:可能判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取保不致社会危险;患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怀孕、哺乳妇女,取保无社会危险;拘留逮捕期限届满,案件未结,需取保。
二、拒不执行罪可以不可以撤诉
关于刑事自诉案件的撤诉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
若为个人意愿主动撤诉,或通过协商达成和解且自愿撤诉的话,律师建议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后续的反诉权利,而且还能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纠纷。
至于因为证据不足被法院劝说撤诉的情况,如果您有新的决定性证据,您依然有权再次提起诉讼。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款中指出,若是人民法院的判决与裁定有能力执行却拒绝执行,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徒刑、拘役或罚金惩罚;
情节特别严重者不仅会获刑,还要受到罚金惩罚。
此外,单位若触犯上述条款,也需由单位受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拒不执行罪一般怎么判
在确定对犯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者的判决时,需要结合多项复杂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与分析。对于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法庭可能判处被告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款;而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况下,将面临更为严厉的惩罚,包括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相应的罚金。因此,法庭在评断这类犯罪事例时,会着重考察被告是否实施了以下几种恶劣行径:被执行人故意隐匿、转移或破坏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甚至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从而导致判决、裁定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担保人或被执行人故意隐匿、转移、破坏或转让已经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使得判决、裁定无法得到执行;协助执行义务人在收到法院发出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后,仍然拒绝履行其应尽的协助执行义务,从而导致判决、裁定无法得到执行等等。最终的量刑结果,必须根据每一个事例的具体事实和证据,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公正裁决。
“拒不执行罪”即“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其取保候审条件包括:可能判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取保不致社会危险;患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怀孕、哺乳妇女,取保无社会危险;拘留逮捕期限届满,案件未结,需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