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涉及诈骗罪行的主要责任人的退还赃款事宜,相关判定通常是基于对案件性质、犯罪情节严重性、给社会带来的损害结果以及赃款退回的积极性、时效性及全额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全面考量而得出的结论。倘若主要责任人能够积极主动地退还其违法所得,且数额较大,则在此类情况下判断量刑轻重时可能会予以适度宽大处理,理由在于此类行为展现出犯罪人内心的懊悔之情,有助于降低他们所实施犯罪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关于诈骗罪中主犯与从犯的刑罚范围和标准,其中,主犯必须对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所有犯罪行为承担刑责,而从犯则可根据法律规定适度减免刑罚,甚至可能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
具体而言,诈骗罪的判刑准则如下:
首先,在诈骗金额较少的情况下,被判处者将面临三年以下刑期、拘留或管制,同时需要缴纳罚金;
其次,在诈骗金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受罚者需面对三至十年的有期徒刑,并支付相应的罚金;
最后,当诈骗金额高达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极度恶劣情节时,则应判处十年乃至无期徒刑,同时缴纳罚金或没收其财产。《民法典》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诈骗罪主犯3-7年从犯怎么判
在关于诈骗罪的审判过程中,主犯所面对的法定刑罚范围一般为三至七年有期徒刑,相比之下,同案共犯中的从犯则应当予以较之为主犯更为轻微的处罚、减轻处罚或者免于惩罚。在对各个事例进行具体量刑时,必须要全方位地衡量和评估从犯在整个罪行实施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实际参与的程度、违法行为的严重性以及其是否有真诚的悔过表现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最终的判决结果将由法官依据法律规定,经过严谨的思考与权衡后作出公平合理的决定。
对于诈骗罪行主要责任人的赃款退还,判定基于案件性质、犯罪情节、社会损害、退还积极性、时效性及全额程度等。若能积极退还大额赃款,量刑时可能适度宽大,因显示犯罪人懊悔,有助于减轻社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