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时间过了能改吗
若取保候审的期限即将结束,而案件尚且没有完成最终的审判,那么通常是需要依照法律法规来解除了取保候审这个措施的。
根据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整整十二个月。当期限一旦达到上限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都有责任和义务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是否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比如说将取保候审更改为监视居住或者逮捕,亦或是解除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的取保候审措施。由此可见,取保候审本身并不能够直接进行延期处理,但是可以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更换为其他的强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的出去外地有影响吗
倘若被依法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需要前往外地活动,这将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他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向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公安机关报告详细行程与正当理由,并且在得到许可之后才能够将相应的批准文书以及个人身份证明随身携带离开本地前往外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三、取保候审后检察院怎么传唤
在实施取保候审期间,检察院传唤当事人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深入剖析事例经过,再三核实证据的合法性及其有效性,抑或是遵循法律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关于传唤的方式和细节,检察院会提前告知被取保候审当事人,并明确要求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抵达指定地点接受讯问。作为被传唤者,您有责任准时赴约,并且要诚实地回答检察官所提出的问题。若无正当理由而未能到场,可能会导致保证金被没收,甚至面临强制措施的变更。当检察院进行传唤时,被取保候审当事人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在此过程中,请务必积极配合检察院的工作,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自身权益的保护,如对不合法的询问方式或程序存在疑虑,可依法提出异议。
若取保候审期限将尽而案件未终审,通常需依法解除取保候审措施。此举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司法程序公正进行,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案件能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