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被迫离职要哪些证据

4w浏览 匿名 2024-04-28 河北廊坊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解析:
    关于被迫离职所需的证据,应当依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倘若雇佣方以调整岗位为手段意图强迫劳动者离职,那么劳动者可以搜集各种证明自己对调岗不满意的书面回复,以此作为证据。若在单位拖欠薪资的背景下被迫离职,您则可提供相关的资金流水记录作为证据。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
    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全文
    9 04-28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590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被迫离职要哪些证据
一键咨询
  • 保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5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7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0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1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3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1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7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3****35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1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2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4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2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10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0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3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8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6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7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6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7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8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1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8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3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3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0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6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8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1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8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3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7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2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0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0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1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7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1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3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1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6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1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7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5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3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8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0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4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8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2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通180****646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35****1037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81****819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被迫辞职
以前的绩效考评,一些量化的指标,证人证言等都可以证明。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10w+浏览
合同事务
贪污受贿和职务侵占区别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要对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进行准确的区分,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首先,从犯罪主体的角度来看,贪污罪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以及那些接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负责管理、运营国有资产的相关人员;
而职务侵占罪的实施主体则主要是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除了国家公职人员之外的其他工作人员。
其次,从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的角度来看,贪污罪所侵害的是公务活动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其犯罪对象仅仅局限于公共财物;
而职务侵占罪所侵害的客体则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其犯罪对象则涵盖了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所有财产,不仅包括国有、集体性质的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公共财产,还包括私营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私人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
【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40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员工手册约定十三薪离职不发合法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所谓的“十三薪”,这并非是由劳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福利待遇。
相反,这是各家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经营需求而自主制定的工资支付方案。
假如您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在为企业服务满一年后将给予十三薪的待遇,那么该公司原则上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予以支付。
然而,由于您已经离开了原工作岗位,这种在薪酬方面的激励措施可能不再适用于您。
毕竟,此类薪资制度主要是为了表彰员工对公司的持续忠实奉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四十四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五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如何举证被强迫辞职收集证据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强迫辞职的举证责任是由用人单位承担的,劳动者不需要承担举证的责任,用人单位举证不能的,要承担败诉的风险。“被迫离职”指的是公司存在违法用工情形,员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其中包括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保、规章制度违法、违章指挥强令冒险等情形,被迫离职员工可要求公司支付经
10w+浏览
劳动纠纷
交通事故责任判定是根据什么法
[律师回复] 解析:
在道路交通事故的判定上,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鉴于此,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需根据交通事故现场的勘验、检查及调查结果,并参考相关的检验以及鉴定结论,在予以综合考量后迅速明确地制作出具相应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以此来作为处理各类交通事故的直接且有力的证据。
而对于责任划分的标准则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若仅源于一方当事人的主观过失而引发了道路交通事故,那么应由该方当事人承担起全部的责任;
其次,若由于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共同过错而导致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则应根据各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产生的影响及其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赋予他们主要责任、同等责任以及次要责任;
最后,如果各方当事人均未存在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那么这便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在此种情况下,各方当事人都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仲裁如何证明被迫离职
证明自己被迫辞职的最有利的证据就是个人的辞职信中事实与理由的阐述。不按规定为劳动者建立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等,个人可以在辞职信中说明或者要求其他劳动者予以证明。
10w+浏览
劳动纠纷
临夏农村房屋征收纠纷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涉及到征地补偿标准问题的纠纷处理,若涉及到争议,则应交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进行调解与协商。
若调解无果,则应当提交给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进行裁定。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需根据已获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协同相关部门共同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将其在被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村内进行公示,以听取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意见反馈。
待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过市、县人民政府批准之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如遇补偿标准争议,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进行调解;
若调解无效,则应提交至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进行裁定。
在此过程中,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并不影响征收土地方案的正常执行。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
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收土地方案的实施。
调岗工作环境不如原来导致离职有赔偿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当由于岗位调动而引发的辞退事件出现时,当事人有权获得相关赔偿,具体补偿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员工在当前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便可获得相当于一个月工资标准的经济补偿;
其次,若员工在公司服务超过六个月但未满一年,则按照一年的时间进行计算;
再者,如果员工在公司的服务期不足六个月,那么将得到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最后,如果员工是因为岗位调动和薪酬降低而被迫离开公司,那么雇主必须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对于那些已经在公司工作了一年的员工来说,他们可以获得一个月的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作为补偿,并且这个补偿金额最多可以达到十二个月。
然而,雇主在决定是否对员工进行岗位调动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经过雇主与员工双方的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第二,如果员工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任务;
第三,如果员工因工伤或疾病导致无法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
第四,如果劳动合同签订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第五,如果企业面临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等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
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
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被迫在离职证明写被辞退是合理的吗?
是不合理的行为。如果员工在没有过错且劳动合同没有到期的情况下已经按照公司的制度提前书面报告离职的,那么是不能够被迫在离职证明中写被单位辞退的,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员工可以不去执行。
10w+浏览
劳动纠纷
试用期发起通知日起离职是否合法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我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之规定,试用期职工需旦提前3天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属企业,即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若用人单位拒绝职工离职请求,此举显然有违法律法规,您有权前往当地劳动监管部门进行举报投诉,或者发起劳动仲裁维权行动。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试用期职工只需提前3天告知企业即具备离职资格;
但对于正式员工而言,则需提前一个月予以知会。
关于劳动者提前离职事宜,应遵循以下规定:
劳动者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此外,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也可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从而解除劳动合同。
若用人单位违反相关规定,擅自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且该试用期尚未实际履行,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及时纠正错误行为,避免违法约定的试用期付诸实施,从而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若该违法试用期约定已实际履行,用人单位则应以劳动者试用期结束后的月工资为基准,按照已履行的试用期期限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过错导致的离职赔偿多少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本公司员工离职补偿规定,具体实施细则如下所述:
1.若因本公司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而导致劳动合同依法解除或终止时,则应由本公司依照该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涉及员工支付相应的赔偿金额;
2.如若员工严重违反本公司劳动纪律或其他各项规章制度,或因其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等行为而被解雇,则本公司无需对其进行任何补偿。
在建立劳动关系过程中,双方均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对于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但尚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本公司应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署书面劳动合同。
若本公司未能在用工的同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且与员工就劳动报酬的约定不够明确,那么新招聘的员工的劳动报酬将依据集体合同中所规定的标准予以执行。
若无集体合同或集体合同未对此事项做出规定,则将实行同工同酬原则。
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本公司可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可通过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本公司的方式,来解除劳动合同。
此外,员工在试用期内也可提前三天通知本公司,从而解除劳动合同。
当本公司出现以下任一情形时,员工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
2.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3.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4.本公司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00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被迫离职没有办离职手续怎么办
员工是因单位逼迫离职而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就属于被迫离职,当遇到被迫离职的情况时,员工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委员会会帮助求助人解决问题并且获得应该属于自己的赔偿。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大庆油田职工病假工资怎么扣除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病假薪资之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若员工因患病或非因工作造成的伤害而连续休息6个月之内,企业则需按照以下规定向其发放相应比例的病假工资:
(1)如连续工龄未满两年者,病假工资将按照其个人工资的60%进行计算;
(2)如连续工龄为两年至四年之间者,病假工资将按照其个人工资的70%进行计算;
(3)如连续工龄为四年至六年之间者,病假工资将按照其个人工资的80%进行计算;
(4)如连续工龄为六年至八年之间者,病假工资将按照其个人工资的90%进行计算;
(5)如连续工龄为八年及以上者,病假工资将按照其个人工资的100%进行计算。
2.若员工因患病或非因工作造成的伤害而连续休息超过6个月,企业则需向其发放疾病救助金:
(1)如连续工龄未满一年者,病假工资将按照其个人工资的40%进行计算;
(2)如连续工龄为一年至三年之间者,病假工资将按照其个人工资的50%进行计算;
(3)如连续工龄为三年及以上者,病假工资将按照其个人工资的60%进行计算。
在确定了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以及计算系数之后,即可根据公式“病假工资=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来计算出病假期间的具体薪资数额。
法律依据: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九条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国家规定门诊病假最多开几天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
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
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
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
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提前一个月告知离职怎么赔偿
[律师回复] 解析: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企业在预先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解聘时,可以无需支付一个月的替代通知金。
然而,即使如此,对员工的经济补偿金依然需如常支付。
若企业未能遵守劳动法规而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则必须承担双倍经济补偿金的义务。
换言之,当公司进行的是无过错性裁员行动时,有两个选择:
既可额外支付该员工一个月的薪资,也可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告知员工。
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企业都必须向员工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因公殉职有多少抚恤金
[律师回复] 解析:
因公殉职所产生之赔偿责任,具体包括以下三项:
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以及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首先是丧葬补助金部分,此项金额为六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其次是供养亲属抚恤金,根据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那些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且自身已无劳动能力的亲属发放;
至于其分配规则则如下:
配偶每月可领取40%的抚恤金,其余每位亲属每月领取30%,对于孤寡老人或孤儿而言,他们每月还可在此基础上额外获得10%的增长幅度。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供养亲属的抚恤金总和不得超过因公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关于供养亲属的具体定位和范围,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明确规定。
最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标准为:
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