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医保卡需要的资料:
1、参保人携带本人有效证件,至邻近的区县医保中心申请办理,区县医保中心当场予以办结。
2、参保人也可以至邻近的街道(镇)医保事务服务点申请代为办理,服务点将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参保人应在规定时间内至该服务点领取代为办理的《医保卡》。
参保后,城镇居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住院和门诊大病的总费用):城镇非从业居民为3.5万元,少年儿童为4万元。参保城镇居民连续缴费满10年的,从下一年度起最高支付限额可适当提高。
起付标准最低为250元
起付标准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50元;一级医院350元;二级医院500元;三级医院700元。
起付标准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在不同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有不同的支付比例: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和支付范围以外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再负担,可以通过建立大额医疗补助、商业健康保险等方式解决。
1、参保人携带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户口簿等),至邻近的区县医保中心申请办理,区县医保中心当场予以办结。 2、参保人也可以至邻近的街道(镇)医保事务服务点(以下简称服务点)申请代为办理,服务点将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参保人应在规定时间内至该服务点领取代为办理的《医保卡》。 3、参保人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办理。被委托人在办理时需携带本人及参保人的有效证件。 4、用人单位集中办理时,可凭单位介绍信及经办人本人有效证件至所属的区县医保中心办理,然后由用人单位将《医保卡》发给参保人。
非法行医会受到什么处罚,要根据具体的情节来确定,轻则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重则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罚一般为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以及要求行为人停止违法执业活动。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构成刑事责任呢?根据法律规定,非法行医符合如下情形的,构成非法行医罪:
(一)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二)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
(三)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四)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
(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在目前实践中,一般需要患者进行伤残鉴定,如果构成伤残等级,那么卫生行政部门会依法将案件移送到公安机关进行审查,公安机关审查后认为构成刑事犯罪,应当立案侦查。
非法行医罪的刑事责任也要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进行判断,最轻的刑罚为管制、拘役,较重的刑罚,比如造成了患者死亡后果的,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就医时遇到非法行医的医生或医疗机构时,建议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如果行为人的情节轻微不构成刑事责任的,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行政处罚也可作为后续民事赔偿的证据使用。
在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实施以后,因医疗行为引起的纠纷都被称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统一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所以在民事案件中也就没有医疗事故一说了。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伤残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其中医疗费、交通费据实主张,护理费为护理人员的工资乘以护理期限,误工费为患者的工资乘以误工期限,护理期、误工期及营养期可通过司法鉴定确定具体期限,伤残赔偿金根据伤残等级、年龄及户口类型具体计算,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患者的具体伤害程度确定。
按照前述标准,计算出来的就是医院全责时的最高赔偿额。但一般的医疗责任纠纷案件很难主张医院承担全部责任,还需通过医疗损害责任司法鉴定来区分医院责任的大小,在前述最高赔偿额的基础上乘以医院的责任比例,即为医疗损害的赔偿额。因此遇到医疗纠纷后,建议委托专业的医疗律师代理,可以最大程度的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