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怎么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帮助5人 3.2w浏览 匿名 2020-09-09 山西运城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司法实践在处理具体案件中据以定罪量刑的结果也往往不相同。因此,往往对同一犯罪情节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都互相渗透着矛盾的观点。笔者试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对这一规定进行简单的分析,对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如何定罪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当前,在刑法理论上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条文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被害人受伤严重,但并未死亡,如抢救及时可能挽救其生命,但由于行为人不采取积极的救护措施,并逃离事故现场,致使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的行为。
    第二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应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即事实上发生了两次交通事故,也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
    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的情况,就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情节的规定。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在这里显得非常关键。因此,客观的分析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对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以及就此类案件如何定罪就显得非常重要。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作为该罪的核心。其潜在的含义是指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肇事后果。然而,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故意行为可以转化为过失行为,过失行为也可以转化为故意行为。随着主观心理态度的变化,行为的性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因此,在处理“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时,就要特别注意分析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及其变化情况。尤其要注意查明行为人肇事后对自己交通肇事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因而,笔者对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在理论上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行为人将人撞伤后逃逸,被害人死亡,主观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行为人因逃逸过失致使受伤者死亡。这种情况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后,误认为被害人没有受伤,或者只受轻伤,凭自身经验武断地认为不会出现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从而逃逸,致被害人死亡;还有一种情况,即行为人肇事后,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逸,致被害人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这两种情况,都是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死亡抱有侥幸心理,过于自信,因而成立过失的罪过,即过失致被害者死亡。
    2.行为人肇事致人重伤后逃逸。在当时情况下,行为人认识到其逃逸后,被害人可能会因伤而致死,但是为了立即逃离现场以逃脱罪责,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采取听之任之,放任的态度。也就是行为人既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补救,同时也不希望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的罪过形式就是间接故意。
    3.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罪责,毁灭罪证,故意将被害人移至丛林、沟壑等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而后逃逸,使被害人失去被抢救的机会而引起死亡。也就是行为人明知被害人若不及时救助,必然会出现死亡的结果,却为逃脱罪责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对于这种必然的情形,行为人对救助责任的构成直接故意犯罪。
    (二)行为人发生交通事故,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这就是所谓的二次肇事问题。这种情况,行为人在主观上会有以下几种罪过形式。
    第一种,即行为人在第一次肇事后,又以同样的过失继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进行逃逸,对先前违反的注意义务明知故犯而造成第二次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受伤者死亡的罪过形式符合间接故意的要求。
    第二种,即行为人在第一次肇事后,为逃脱罪责在驾车夺路逃跑时,不顾他人安全而撞轧他人致死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构成直接故意。
    全文
    8 2020-09-09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59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怎么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一键咨询
  • 152****52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3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7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4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8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6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2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7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7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0****04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4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4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8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7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3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6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7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3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2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3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阳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3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0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8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0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1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8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1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5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0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3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0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2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2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8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忻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4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朔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2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4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4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6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6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7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6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长治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0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6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临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4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4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6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太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5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7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晋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0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镇江156****591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52****894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77****445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什么叫因逃逸致人死亡?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对受害人未履行救治的义务,选择了逃逸导致受害人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而死亡。肇事逃逸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造成严重的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关于什么叫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下面将为您答疑解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后死亡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保险中若出现未能履行告知义务的情况,其所产生的潜在后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当投保人无意间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是由于疏忽大意未能如实履行告知义务时,保险公司有权自行判断是否为该投保人提供承保服务,或者在适当情况下提高保险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公司认为投保人的行为构成了欺诈,他们也有权单方面解除保险合同;
(2)如果投保人是有意为之,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那么在保险合同解除之前发生的任何保险事故,保险人都将不予承担赔偿或支付保险金的义务,并且也不会向投保人退回已经缴纳的保险费;
(3)假如投保人仅仅因为疏忽导致未能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并且这一行为对保险事故的发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那么在保险合同解除之前发生的任何保险事故,保险人都将同样不予承担赔偿或支付保险金的义务,但是他们可以选择向投保人退还已经缴纳的保险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
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
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
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
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
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
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
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
款不产生效力。
快速解决“金融保险”问题
当前632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过失致人死亡获得谅解书后是否能减轻刑罚
[律师回复] 解析:
过失致死案乃为可依当事人之意进行和解的公诉案件之一种。
若能通过和解过程取得受害者近亲属的深切谅解,则可享有相应的从宽处罚待遇。
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1.若能于侦查阶段顺利达成和解并获受害者亲属谅解,公安机关有权据此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相关建议;
2.在审查起诉阶段完成和解并获取受害者亲属谅解的情况下,检察院有可能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亦或在提起诉讼之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3.若能在审判阶段成功达成和解并获得受害者亲属谅解,法院应当对被告人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轻微者甚至可免予刑事处罚,或者判处管制、缓刑等相对较轻的刑罚。
依据的量刑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公诉案件,需综合考量犯罪性质、赔偿金额、赔礼道歉及真诚悔罪等多方面因素,方可酌情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而对于犯罪情节较为轻微者,更是有可能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甚至依法免除其刑事责任。
因此,过失致死案件完全有可能通过和解方式解决,并最终获得从免除处罚至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这一范围内的量刑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危险驾驶罪都包含什么罪名
[律师回复] 解析:
1、所谓“危险驾驶罪”,乃是一种将公共安全置于危险境地的犯罪行为,其表现形式为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抑或是以追逐竞驶、严重超过承载限度、违反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等方法在道路上进行驾驶活动。
2、“危险驾驶罪”的主要特征在于实施了具有对公共安全产生潜在威胁的行为,具体包括如下四点:
(1)在道路上因酒精作用而驾驶机动车;
(2)驾驶校车或者客车时严重超过额定人数或者速度极限;
(3)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
(4)从事追逐竞驶活动,且情节恶劣。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因逃逸致人死亡该如何认定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2、必须符合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因逃逸致人死亡该如何认定
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2、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0w+浏览
交通事故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发生事故因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
发生事故因逃逸致人死亡一般会被人民法院判处3到7年,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以下是关于发生事故因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的问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85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如何判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