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涉嫌犯罪,如果在审理阶段能进行有效辩护,争取到缓刑,对犯罪嫌疑人整个家庭的影响也能减到最小。但是争取缓刑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那么,呢本文将为您做详细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人,不得适用缓刑:
(一)犯罪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国家或他人造成重大损失5万元以上无法弥补的;
(二)毒品犯罪的再犯;
(三)犯罪动机、手段等情节恶劣或者将赃款用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
(四)犯罪前一贯表现不好,受过刑事处罚(过失犯罪除外)或者劳动教养两次或其他行政处罚三次以上的;
(五)犯罪后认罪态度不好,不退赔、无悔罪表现的;
(六)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七)犯罪涉及的财物属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项和物资,情节严重的;
(八)判处缓刑,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的;
(九)本分则已作限制性规定的。虽没有上述情形,但适用缓刑不符合刑罚价值的,不适用缓刑。
二、缓刑的考验期是多长根据刑法第73条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可见,缓刑考验期限不得短于原判刑期,可以等于或者长于原判刑期。
(一)拘役的考验期限最低不能少于2个月,最长不得超过1年,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能少于1年,最高不能超过5年,在此范围内,缓刑考验期限等于或者长于原判刑罚。
(二)必须注意原判刑期与缓刑考验期限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考验期限应适当长于原判刑期。例如,对于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宣告缓刑考验期限为5年,对于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宣告缓刑考验期限为3年,虽然也是合法的,但不太合适。
(三)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以前先行羁押的,不能折抵考验期限。因为缓刑考验期限不是刑罚执行期限;规定考验期限是为了考察犯罪人在此期限内是否遵守一定条件,如果将羁押日期折抵考验期限,就失去了规定考验期限的意义;先前的羁押期实际上也是人民考察犯罪人有无悔罪表现,从而决定是否宣告缓刑的日期,不能折抵考验期限。在判刑的时候如果能够同时适用缓刑的话,那么就不用实际被关押在等场所。虽然,法律中规定了适用缓刑的条件,但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各位一定要多注意。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业律师来帮助争取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