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劳动合同中合同解除约定条款有效吗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需要确定该违约金条款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中自行约定的违约金条款是上述两种时,有效,可以由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用人单位违约责任的,则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是否有效。
王某是昌乐县某公司技术经理,2009年10月,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王某担任公司生产技术经理,月薪1万元王某保证公司生产的产品均达到国家相应的产品标准,并全权负责生产安全,设备维护等工作如违约,支付公司20万元。2010年3月,公司生产设备因操作不当发生严重变形损坏,公司损失达200多万元。2010年6月5日,王某以不适应公司工作环境为由,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6月6日,公司以王某严重失职,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为由,对其罚款15万元。2010年7月8日,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公司仍欠王某工资3万元。2011年5月,王某以公司欠发工资为由,向县劳动人事仲裁院提起仲裁申请。公司随后以王某未履行合同约定,给单位造成损失为由,提出要求王某赔偿损失的反申请。
庭审中,双方对对方陈述的事实均无异议,但王某认为,劳动合同中不应当约定法律规定之外的违约金单位则认为,王某与公司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双方意思的真实表示,公司之所以给王某每月支付1万元的高薪正是以王某保证完成劳动合同中的义务为前提的。现在公司根据劳动合同做出罚款处理,合理合法,王某应当向公司支付扣除工资后的赔偿金差额部分12万元。
仲裁庭认为,本案的焦点是如何认定公司根据劳动合同的违约条款对王某罚款的性质。罚款是一种行政性的处罚措施,一般由法定国家机关或其授权主体来行使,《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6条规定企业可以对职工进行罚款,但该《条例》是国有经济的产物,现在已经废止。《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我国用工制度变为合同制,合同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企业对劳动者罚款已经缺乏法律和政策依据。公司对王某做出15万元罚款的依据是双方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5条,除《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的专项培训费、第23条竞业禁止中用人单位可以约定违约金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因此,该公司和王某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条款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属于无效条款。对于因劳动者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公司的规章制度、绩效工资、工资晋升快慢加以调节,但不能直接以违约金的形式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最终,在双方调解不成的情况下,仲裁庭裁决:公司10日内支付王某欠发的工资3万元驳回公司的其他申诉请求。仲裁庭裁决后,公司不服,上诉到当地,最终维持了仲裁庭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