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印花税计税依据是含税还是不含税

帮助5人 10w+浏览 匿名 2020-09-26 江西赣州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含税的。印花税的计税金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计税金额×比例税率,应纳税额=凭证件数×固定税额(5元)购销合同的计税依据为购销金额,不得作任何扣除,特别是调剂合同和易货合同,均应包括调剂、易货的全额。
    全文
    6 2020-09-26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71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印花税计税依据是含税还是不含税
一键咨询
  • 133****53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8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1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6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吉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4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7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4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7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8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2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4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8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1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6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5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6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2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0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1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6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3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8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2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5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2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4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2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0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2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4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2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6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8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0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7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5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0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7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0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1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5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6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12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8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4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4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6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7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2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0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35****962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35****127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52****794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在合同中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否含税
《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购销合同应按购销金额0.3%贴花。根据上述规定,通常应以合同所载金额为计税依据,合同所载金额是含税金额则需要按含税贴花,如合同所载金额为不含税金额则不需按含税金额贴花。
10w+浏览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股权转让印花税计税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金账簿印花税问题的通知》规定:1、生产经营单位执行"两则"后,其"记载资金的账簿"的印花税计税依据改为"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2、企业执行"两则"启用新账簿后,其"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大于原已贴花资金的,就增加的部分补贴印花。
10w+浏览
公司经营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借款合同印花税计税依据
1、关于以填开借据方式取得银行借款的借据贴花问题。2、关于对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的贴花问题。3、关于对抵押贷款合同的贴花问题。4、关于对融资租赁合同的贴花问题。5、关于借款合同中既有应税金额又有免税金额的计税贴花问题(6)关于对借款方与银团“多头”签订借款合同的贴花问题。
10w+浏览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不同的合同及印花税的缴纳标准有所不同,购销合同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常接触的一类合同,比如说单位向商家购买一批电脑,那么商家需要向税务机关交纳相应的印花税,其中印花税缴纳的标准一般是总金额的万分之三。
10w+浏览
公司经营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15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及税率是什么
计税依据有:1、购销合同的计税依据为购销金额。2、加工承揽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加工承揽收入。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的计税依据为收取的费用。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计税依据为承包金额。印花税税率有:1、比例税率,分别为千分之0.05、千分之0.3、千分之0.5、千分之1。2、定额税率,按件贴花,税额为5元。
10w+浏览
侵占罪数额怎么计算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拖欠银行贷款而长期未偿还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这种行为并不必然地触发直接的刑事惩罚。但是,如果银行按照正规法律程序发起上诉,且法院支持其请求后,如果债务方仍然未能主动履行判决中的还款义务,那么银行就有权依法申请法院采取强硬的强制执行措施。
然而,倘若债权方拥有完全的履行能力,却依然采取拒绝执行判决结果的做法,此时便可以看作是一种严重的失信行为,有可能触犯拒不执行判决的法律法规,沦为犯罪者;反之,如果债务人确实遭遇到了履行困境,法院也会适当延长其履行期限,以帮助他们缓解资金压力。
因此,总的来说,违反借贷合同本身并不会自动引发刑事责任。但是,当银行经过严谨的诉讼程序赢得了官司,并明确告知债务人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执行判决内容时,如果当事人未能如期履行义务,银行有权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另外,在特定情况下,债务方甚至可能面临刑事指控的潜在风险。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