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你好、语言攻击的,恐吓的可以报警吗

帮助5人 4.9w浏览 匿名 2020-10-07 青海西宁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语言攻击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构成侮辱罪。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全文
    12 2020-10-07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14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语言攻击的,恐吓的可以报警吗?
一键咨询
  • 172****34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4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0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0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6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8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5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6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0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玉树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5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8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5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2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0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7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6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5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2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2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4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1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1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0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6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64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5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1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5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8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4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6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1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8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4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2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6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7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8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0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8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7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7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0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西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南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0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西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1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6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0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1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6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8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树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东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苏州134****390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81****567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78****477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恶意语言攻击犯法吗
恐吓威胁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严格的会构成刑事犯罪。单纯的恐吓行为一般是不构成犯罪的,但是有些行为也构成犯罪,如恐吓时索要财物,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言语恐吓判多久
威胁恐吓他人是违法的,首先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触犯刑法判刑,但没有恐吓的特定条文。构成刑事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恶毒语言攻击有什么罪?
恶毒语言攻击可能会构成侮辱罪,如果是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需要处以五天以下的拘留,或者是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较重的情况,需要处于五天到十天的拘留,并处罚款。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语言攻击到什么程度犯法
看情况。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0w+浏览
对方言语挑衅打他,谁是主要责任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因言语激烈所引发的暴力斗殴事件中所涉及到的责任归属问题,需依据具体情况详加分析以判明。
一般说来,言语挑衅本身的确有可能成为挑起暴力冲突的源头之一,然而最后的责任判定则要依据双方当事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考量。
以下列举了几种可能出现的责任判定情形:
首先,言语挑衅方:
若某一方蓄意使用具有侮辱性质的言辞或是明显带有挑衅意味的言论去刺激另一方,从而使后者丧失理智进而引发肢体冲突,那么挑衅方很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回应方:
倘若在遭受言语挑衅之后,尽管情绪有所波动,但仍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地控制自身的行为,既未主动发起攻击亦未加剧矛盾,那么该方的责任或许相对较轻甚至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再者,共同责任:
若在言语冲突过程中,双方均表现出激化矛盾、相互挑衅的行为,那么双方均有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程度的责任。
最后,第三方责任:
若现场的第三方本应负有阻止暴力冲突发生之责任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那么该第三方同样有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值得强调的是,责任判断不仅要兼顾双方当事人的实力对比、争端的发展进程、以及各自的行为动机及后果等诸多要素,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至于是否构成法律责任,则需要等待警方或司法机关依据事实证据作出裁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快速解决“诉讼仲裁”问题
当前684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车贷逾期拖车吓唬人是否合法
[律师回复] 解析:
在车贷偿还过程中出现逾期并导致汽车被拖离的行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一种违反相关法规的非法行为。
这其中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无论是通过贷款方式购买车辆,抑或是使用车辆作为抵押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借款,车辆本身均应被视为借款人的私人财产,并且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此类财产依法受到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侵犯他人财产权益。
其次,借款人未能按时归还车贷的行为,无疑已经构成了借款合同中的违约行为。
在此基础之上,出借方有权依照双方签署的借款合同以及车辆抵押合同,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法律诉讼等手段,同时,他们也有权利要求以抵押的车辆为担保,优先获得赔偿。
然而,如果在借款人违约的情况下,出借方未经授权便擅自将借款人的车辆强行开走或者拖离,那么这种行为无疑侵犯了借款人的合法财产权益,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更为重要的是,出借方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越过了法律的界限,行使了只有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才能行使的强制扣押权,其违法性质显而易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
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36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言语威胁恐吓如何处理
视具体情况而定,收到威胁恐吓的骚扰短信,情节较严重,当事人可以报警处理,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拘留等行政处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婚外情分手情人各种威胁恐吓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当发生男女双方在分手之后其中一方遭受来自另一方的恐吓行为时,如果这种恐吓威胁到了受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并给其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那么作为受恐吓方,您有权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此事,以便公安部门能够根据其实际情况展开调查、筛选和处理。
对于情节较为轻微的情况,公安民警可能会采取拘留或者罚款等司法措施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然而,如果事件涉及到更为严重的暴力犯罪,例如人身伤害、绑架等,涉案人员将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刑事处罚。
因此,请务必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647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袭击交警算袭警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如果有人故意袭扰并干扰正在依照国家法律行使职权的公安民警,那么他(她)将会被判定为犯罪行为。
根据现行的法律条款,对于那些实施暴力行为,直接攻击正在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警察的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严厉惩罚。
而如果他们在攻击过程中使用了枪支、管制刀具,甚至是驾驶机动车进行撞击等危险手段,对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那么他们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制裁——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购毒人员证言在法律上是否有效
[律师回复] 解析:
鉴于当前社会中诈骗案件层出不穷,我们强烈建议您保持警惕,谨防被犯罪分子欺骗。
关于如何定义诈骗罪,以下是我为您解答的相关问题:
(一)从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来看,其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这意味着诈骗罪只针对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进行侵害,而并非其他类型的非法利益。
(二)在客观方面,本罪表现为通过采取欺诈手法非法获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这样解释的话,构成诈骗罪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其次,欺诈行为导致受害方产生错误认知;
最后,受害方基于错误认知做出了财产处分。
具体来说,欺诈行为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
无论行为人是虚构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和未来的事实,只要这些内容能够让受害方产生错误认知,进而做出行为人期望的财产处分,那么这种行为都属于欺诈行为。
然而,如果欺诈内容并未导致受害方做出财产处分,那就不能视为诈骗罪中的欺诈行为。
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即使受害方在判断过程中有一定的失误,也不会影响到欺诈行为的成立。
在欺诈行为与受害方的财产处分之间,必须存在受害方的错误认知。
如果受害方没有因为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知而做出财产处分,那么诈骗罪也就无法成立。
最后,成立诈骗罪还需要受害方在错误认知的基础上做出财产处分。
财产处分可以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
例如,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得受害人主动放弃财物,然后行为人捡起该财物,同样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但需要注意的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获得售货机内商品的行为,并不构成诈骗罪,而是属于盗窃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