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劳动合同被解除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除

帮助5人 4.1w浏览 #合同事务 匿名 2021-03-06 辽宁大连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案件咨询助手
    案件咨询助手
    67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用人单位作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决定,应当送达员工才产生法律效力。
    但实践中,由于员工不认同用人单位的作法,往往对用人单位的解除或终止行为产生抵触情形,包括不配合办理交接手续以及不签收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
    那么,为了避免这个情形出现,用人单位怎样做才能合法有效呢
    首先,用人单位应当对员工类型作出基本的判断,即从解除的原因、事前的沟通、同事的反馈等情形,来判断这个员工对于解除或终止合同是什么样的态度,是否存在抵触情绪。
    如果员工对于解除或终止原因能够理解或接受,心态平和,则可以采取直接送达的方式让其签收,否则可能需要准备其他送达方式。
    其次,如果判断员工可能拒签通知时,可以在书面送达通知时,同时准备录音设备,如果能够在一些有视频监控和同步录音的办公室则更佳。
    在送达通知的时候,应当采取宣读的形式,以便让录音或录像设备记录下通知的内容,宣读完之后再送达给员工。
    这样如果员工拒收,由于已经当场宣读内容,员工已经知晓了解除或终止决定,其拒绝签收不影响送达的效力。
    经办人员可以在通知书上如实记录对方拒收即可,对方对此送达事实如有异议可以提供录音录像资料加以佐证。
    实践中,有的单位习惯于找几个同事来作证,证明送达的事实,并且在送达通知上签字,这种做法的效力是存在问题的。
    在劳动争议中,如果用人单位的在职员工为用人单位作证,且证言是有利于用人单位的,一般不会作为单独认定事实的依据。
    因为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属性,一般来说在职员工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难实事求是陈述真实事实,很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左右。
    第三,用人单位为确保万无一失,还可以采取邮寄送达的方式,即通过邮寄的方式向员工确认的通讯地址寄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书,员工本人或成年家属签收均视为送达。
    全文
    11 2021-03-06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23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劳动合同被解除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除
一键咨询
  • 辽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3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5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8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6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6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6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5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4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2****15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7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2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6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3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3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本溪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73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0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本溪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0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2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6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8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4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6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5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1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5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1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1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2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7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5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5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鞍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7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4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1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锦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7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2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5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营口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3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丹东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4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8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7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3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4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辽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3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4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铁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7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5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3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盘锦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5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5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沈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盐城178****936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1****450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80****103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解除取保候审后会采取什么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解除取保候审后,应立即通知被取保人和相关单位。后续措施取决于案件情况,包括是否继续调查、提起公诉或审理,以及是否采取其他法律行动。如果不追究刑事责任,案件可能终止;否则,将根据案件进展采取相应法律程序。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员工不解除劳动合同公司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员工不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可以通过采取邮寄送达的方式。要知道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已经采取强制措施还能再采取强制措施吗
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逮捕与拘留作为强制性措施,允许实施两次。但同一位被调查对象不应重复采用取保候审或监控居住。刑事拘留或逮捕在一般情况下可重复执行。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性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怎么解除强制措施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怎么解除强制措施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取保候审期满解除后能否再采取措施处理
取保候审结束后,要不要进一步处理,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案件已经侦查、起诉、审判完了,没有新的证据或者情况,再次处理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但是如果发现了新的线索或者证据,或者原来的处理有错误,那就可能会重新启动流程,依法采取措施。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