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如何提取遗留物

帮助5人 4.7w浏览 匿名 2021-03-16 安徽合肥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地面散落物的提取
    散落在现场地面的玻璃碎片、油漆碎片、塑料碎片、车辆零部件及装载物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可用镊子夹取。沾有事故物证的较大物品,可用手提取,但是,切勿用手接触事 故痕迹和附着物部位。
    (二)附着物的提取
    沾附在小件物品及易分解车辆零部件表面的物质,应将有关物品和零部件全部提取。沾附在车体或其他较大物体表面的物质,可根据物质性质,采用相应的方法提取。 固体物质。比如油漆、塑料、反光膜、干燥血痕及人体组织等。可用刀片 刮取。为防止物证丢失,应将物证连同部分载体一并提取,还可采用剪、挖、锯等 方法进行提取。为了保全事故物证,宁可使沾附物证的车辆或物体局部受到一些损坏。 液体物质。比如血液、油脂等,可用滤纸、纱布或脱脂棉擦取。
    (三)提取对照样品
    所谓提取对照样品,就是提取进行检验鉴定的比对物质。通过比对检验,为认定肇事车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相碰撞或擦刮物体之间表层物质相互转移的规律,当肇事逃逸车辆本身的物质或装载物遗留在现场时,勘查人员应将现场遗留物细心提取,妥善保存。待查到可疑车辆后,从可疑车辆的有关部位提取与现场遗留物外观相似的 物质,即提取对照样品,进行比对检验。勘查可疑车辆时,如果发现可疑附着物,应从被撞车辆、伤亡人体或现场其他物体表面提取对照样品,进行比对检验。
    全文
    12 2021-03-16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24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如何提取遗留物
一键咨询
  • 152****30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1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5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8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3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8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0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4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8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8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4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1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安庆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5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1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4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2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6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5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8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8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3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4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1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3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7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8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8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6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2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7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5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7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4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6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6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5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3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1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2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7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8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3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4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7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3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6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4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8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3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1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镇江135****9307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35****681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8****564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遗失物遗留物遗忘物的区别有哪些?
1、三者概念不同。2、适用的法律范围不同。3、适用的情况不同。4、构成要件不同。遗失物是占有人确定但占有人丧失了占有的动产。遗忘物是指本应携带因遗忘而没有带走的财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对于遗失物而言,如果他不归还,可能产生民事法律上的关系,或者是道德上的谴责。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遗失物可以善意取得留置权吗?
遗失物可以善意取得留置权,但是需要符合法律中规定的条件,具体点来说就是债券已经期限届满,需要偿还,而且债权人需要已经占有债务人所交付的动产了,而且对于善意取得人来说主观上必须要善意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遗留物与遗失物的区别是什么?
心态不同:从占有人丧失对物的占有时的心理状态而言,遗失物占有人遗失动产时,往往是无意识的,事后也一般难以准确回忆或说明遗失发生的具体地点;而遗忘物的占有人均是有意识地将物放置于某地,事后也能准确地回忆或说明物所遗留的具体地点或场所。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法律规定人死后遗产如何提取?
针对于遗产如何进行提取,首先继承是要从被继承人死亡才开始进行的,被继承人死亡之后按照相关程序即可对其进行的遗产进行转移到继承人的名下。在被继承人进行死亡之后,继承人要明确自己是否决定继承其相关的财产。
10w+浏览
婚姻家庭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33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提取提存物的期限是多少
提存的年限最长是5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后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即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不行使而消灭。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