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区别

帮助5人 3.2w浏览 匿名 2021-03-29 河北石家庄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
    《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为。”合同欺诈是指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追求利益为目的,在订立或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从而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决定,不平等地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存在明显区别,主观方面,二者的故意内容、形式及产生的时间不同;客观方面,二者欺诈行为的种类、完成形态、行为方式、程度不同,侵害权利属性不同,法律后果也不同。然而,仅凭以上理论上的区别,很多时候仍然难以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区分开来。笔者认为,实践中,对二者进行区分时,应格外遵循以下两点:
    (一)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了“非法占有目的”,这说明“非法占有目的”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必备条件,要推定非法占有目的的存在,笔者认为可以分阶段进行:
    第一,合同签订之前,非法占有的目的只是行为人的一个“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此时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比较难找到事实依据。就算司法机关能有一双慧眼继而识别出合同一方当事人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因此时双方当事人并没有签订合同,没有实际的经济交往,因此也不能认定其为合同诈骗罪。
    第二,合同签订之时。
    首先,看行为人是否虚构主体资格,若是一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并不真实或者存在瑕疵,我们便可以推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其次,看行为人是否具有履约的能力。司法实践中,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大致可以分为有完全的履约能力、有部分履约能力和完全没有履约能力三种,应分不同情形视具体情况加以认定。
    第三,合同签订之后。首先,看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的履约行为。其次,看行为人对标的物的处置情况,若行为人取得标的物以后即潜逃或行为人取得标的物以后将标的物用于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等,就应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二)非法获取财物数额的大小。合同诈骗罪是数额犯,即立法要求行为人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而合同欺诈行为对数额没有要求。从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来看,“数额较大”在本罪中是客观方面的必要构成要件,其除作为量刑情节之外,还具有定罪意义,对合同诈骗罪的成立与否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但是,除此之外,对合同诈骗罪的定罪当然也要结合前文论述的“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来认定。如果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尚不够“数额较大”,则该行为只构成合同欺诈,行为人只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即可。如果行为人获取的非法利益已达到“数额较大”,但其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该行为也只能构成合同欺诈。只有当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时,其非法所得数额才能成为影响欺骗行为法律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此外,认定非法获取财物数额时应注意区分:在既遂状态下,应以犯罪行为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的实际损失为标准来认定其数额,诈骗未遂时,应以诈骗分子行骗的数额作为“诈骗数额”,因为该数额最能反映合同诈骗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分子主观上希望占有的数额。
    全文
    6 2021-03-29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81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区别
一键咨询
  • 秦皇岛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3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8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1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6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5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7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4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沧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4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5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0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5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4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8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7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8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0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7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5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7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5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3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5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8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2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8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4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4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04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2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4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8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沧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44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4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5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秦皇岛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77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4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邢台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保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5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5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邯郸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4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2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2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唐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家庄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3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2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2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承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张家口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廊坊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1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2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0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8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4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3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苏州181****978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80****851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88****407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合同欺诈与诈骗区别
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是否利用经济合同实施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合同纠纷往往是合同当事人具有一定的履约能力 担保,只是由于客观上的某些原因,虽经多方努力仍不能履行合同而使对方当事人遭受严重损失所产生的纠纷,造成纠纷的当事人并无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如何区分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
1、主观目的不同。在合同诈骗中,行为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合同形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在合同欺诈行为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虽然也是为了谋取不当或不法利益,但这种利益的取得,行为人是意图通过合同的履行而实现。2、性质不同。合同诈骗是一种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属于公法范畴,受刑法调整。合同欺诈行为属于私法范畴,受合同法调整。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怎么区分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
1、主观目的不同。在合同诈骗中,行为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合同形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在合同欺诈行为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虽然也是为了谋取不当或不法利益,但这种利益的取得,行为人是意图通过合同的履行而实现。2、性质不同。合同诈骗是一种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属于公法范畴,受刑法调整。合同欺诈行为属于私法范畴,受民法典调整。
10w+浏览
合同事务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
1、主观目的不同。2、欺诈的具体表现不同。3、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4、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不同。5、受侵犯权利的属性不同,6、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86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区别是什么
1、主观目的不同。在合同诈骗中,行为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合同形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在合同欺诈行为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虽然也是为了谋取不当或不法利益,但这种利益的取得,行为人是意图通过合同的履行而实现。2、性质不同。合同诈骗是一种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属于公法范畴,受刑法调整。合同欺诈行为属于私法范畴,受民法典调整。
10w+浏览
合同事务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