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去找有挂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三条的内容,但在书上没有详细列明,想请知道这个的律师指点

帮助10人 8.4k浏览 匿名 2017-05-31 安徽滁州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三  共同侵权行为
      [条文]
      第三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主旨]
      本条规定的是共同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
      该条文可以区分为四个内容,即:
      
    1.“共同故意”的侵权行为,是典型的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2.“共同过失”的侵权行为,也是典型的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3.没有共同过错但是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结果的,即“共同行为”的侵权行为,也认为是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4.无过错联系的共同致害责任,是“共同结果”的侵权行为,承担按份责任。
      [释义]
      (一)共同侵权行为
      
    1.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该条第一款规定,共同侵权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根据该款的规定,可以看出共同侵权行为的类型为:共同故意的侵权行为,共同过失的侵权行为,和共同行为的侵权行为。
      共同侵权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第
    一,共同侵权行为的主体须为多人。
      共同侵权行为的主体即共同加害人须由二人或二人以上构成,单个的侵权人无论实施何种行为,都不能构成共同侵权行为。这是共同侵权行为加害人的量的规定性。共同加害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第
    二,共同侵权行为的行为人之间具有共同过错或者虽无共同过错,但侵权行为直接结合,具有共同关联性。
      “共同性”应为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但“共同性”的含义,我国立法没有明确规定,学界对此认识也不统
    一,由此给共同侵权的认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关于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共同性,主要存在以下观点:一是意思联络说。该说认为共同加害人之间必须有意思联络始能构成。意思联络即共同故意,它使主体的意志统一为共同意志,使主体的行为统一为共同行为。反之,如无主体间的意思联络,则个人的行为就无法在实质上统一起来,因而也不构成共同侵权行为。 二是共同过错说。该说认为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特征在于数个行为人对损害结果具有共同过错,即包括共同故意,也包括共同过失。 三是共同行为说。该说认为共同行为是共同加害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共同加害结果的发生,总是同共同加害行为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四是关联共同说。该说认为共同侵权行为以各个侵权行为所引起的结果,有客观的关联共同为已足,各行为人之间不必有意思的联络。数人为侵权行为的事件或地点,虽无须为统
    一,但损害则必须不可分离,始成为关联共同。 前两种观点认为,共同侵权的本质在于主观方面;后两种观点认为,共同侵权的本质在客观方面。共同行为说强调数个加害行为的紧密性和不可分割性;关联共同说强调损害结果的不可分性。我国学界较多主张共同过错说。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应为“共同行为”,而非“共同过错”。“共同行为”强调侵权行为的客观共同性。客观共同性是指,如果各加害人的违法行为直接结合产生同一损害,各行为人之间虽无共同通谋和共同认识,仍应构成共同侵权。客观共同性的理论依据在于,共同侵权行为“总是同共同加害行为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每一个加害人的行为与共同行为又具有不可分割的性质”。 由于民事责任侧重于填补受害人的损失,因此,不管共同加害人之间是否具有共同故意或认识,只要其行为直接结合,具有客观的共同性,就应使其负连带责任,这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共同过错”强调侵权行为的主观共同性。主观共同性是指,共同侵权的本质特征在于数人基于主观上具有共同的过错而致人损害,如果没有共同过错,数人的行为不可能联结成一个整体,也不能使数人致人损害的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该“共同行为”强调数人侵权行为的直接结合。所谓“直接结合”是指数个行为直接结合,共同成为受害人损害发生的原因,也就是受害人发生损害的原因只有一个。在因果关系的形态中,属于一因一果的情形。也就是说,数个行为的结合非常紧密,对加害后果而言,各自的原因力和加害部分无法区分。 各加害人的行为具有关联性,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行为整体,各加害人的行为均构成损害后果发生原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点与多因现象(侵权行为的间接结合)的侵权行为区别开。
    全文
    9 2017-05-31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第三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以上是对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三条的内容的解答 望采纳!
    全文
    6 2017-05-31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84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三条的内容
一键咨询
  • 阜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4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1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0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5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芜湖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88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7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3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合肥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4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6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5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7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7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3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12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0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7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0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0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2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8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7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7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池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合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0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1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滁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安庆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1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4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3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阜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3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7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3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8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六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8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6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4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5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28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4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2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马鞍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0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7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4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黄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07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0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6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3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3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6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宣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铜陵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2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0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蚌埠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8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淮安177****193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56****667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80****440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人身损害司法解释有什么内容
第一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二条 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故意伤害罪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处理故意伤害罪的取保候审申请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犯罪行为本身的情节较为轻微,可能仅需处以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等处罚方式;其次,可能面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风险,但通过实施取保候审措施并不会导致社会公共安全的潜在威胁;再者,如罪犯身患严重疾病且生活无法自主,或者孕妇或正处于哺乳期的产妇,在执行取保候审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最后,若案件的羁押期限已经届满,而相关调查工作仍未完成,此时便有必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最终是否批准取保候审的请求,将由负责该案件的司法机构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定和决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有哪些内容
1 医疗费,以医疗住院费的收款凭证、病历、诊断证明为准。2 误工费,以误工时间(医疗机构证明,致残的持续到定残前一日、收入状况(固定,无固定近三年平均,不能证明参近一年平均)为准。
10w+浏览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新婚姻法解释关于第三者的内容
没有特别规定第三者的问题,但有规定夫妻间有相互忠诚的义务以及与他人同居或重婚的属于婚姻过错方应当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有什么内容
在该解释中,应该注意的各种赔偿以及赔偿的范围。例如误工费,而误工费又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是直接按照国家规定,还是按照自己的日收入作为标准。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23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内容解释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本条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问题的规定。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