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老公与我结婚后但还是与第三方以婚姻名义在外非法同居,我想知道新婚姻法对非法同居的处罚是什么?

帮助5人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匿名 2017-06-06 江西宜春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1条
  • 诉讼引导顾问
    诉讼引导顾问
    33人赞同了该解答
    咨询我
    新婚姻法对非法同居的处罚是什么?
    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俗称新婚姻法)对以前的“非法同居”改名为“有配偶而与他人同居”。
      《婚姻法》新司法解释为了加大对违反婚姻忠诚义务行为的处罚,新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都涉及到一个概念:“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一)更是明确了这一概念:
      第二条规定: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可见,按目前法律来说,非法同居这一概念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取而代之的是更为规范科学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后者严格的区分了‘非法同居’与‘重婚行为’,而此前的非法同居概念模糊不清。
      那婚姻法对“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处罚并不是直接的,而必须是以出现了“导致离婚”这一法律事实为前提。
      另:
      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对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行为的处罚,而是一种法定的离婚情形(必须调解)。
      4、‘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重婚罪区别?
      刑法规定了重婚罪。
      其他不多说,简单说说外在表现: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不以夫妻名义是重要区别之一 .当然,现在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这个概念不完全包括了以前的非法同居。前者要求必须是有配偶者,而后者未必。
      我国法上非法同居的分类在我国现行法上,非法同居分为无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两种。如此区分的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
    (二)》)第1条第1款的规定,即“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根据“他人”是否有配偶为标准,可以将上述两种非法同居再作区分:前者可以区分为:无配偶者与无配偶者同居和无配偶者与有配偶者同居两种;后者则可以区分为: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同居和有配偶者与有配偶者同居两种。前者中的无配偶者与有配偶者同居可以归为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之中。因此,上述两种分类可以具体类型化为两种:无配偶者与无配偶者同居与无配偶者与有配偶者同居、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有配偶者与有配偶者同居两种。
      因此,在我国现行法上,非法同居分为无配偶者之间的非法同居和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有配偶者的非法同居两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一)》)第2条规定:“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我国法对非法同居的态度根据《婚姻法》第3条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第32条第3款第1项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有配偶者相对方离婚的法定原因。第46条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时无过错方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婚姻法》对于无配偶者之间的非法同居没有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一)》)第5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该条规定的同居就是指的无配偶者之间的非法同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
    (二)》)第1条第1款的规定,即“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根据前述对非法同居的分类作为解释依据,人民法院对于无配偶者之间要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而对于有配偶者与配偶者、有配偶者要求解除非法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尽管人民法院对于无配偶者之间要求解除非法同居关系不予受理,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
    (二)》)第1条第2款:“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也就是说对于无配偶者之间在非法同居期间有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的请求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作出处理。
      非法同居与重婚的区别根据上述规定,非法同居是民法上的制度,而重婚既是民法上的制度,也是刑法上的制度。
      如上所述,非法同居分为无配偶者之间的非法同居与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有配偶者的非法同居两类。对于无配偶者之间的非法同居,因双方均没有婚姻关系的存在,因此,任何一方与第三方登记结婚均不构成重婚。
      而对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又因我国《婚姻法》对非法同居与重婚采并列规定的立法例,因此,此处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不是重婚,也可以说两者之间不发生交叉关系。
      重婚,根据前述规定,可以定义为: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又登记结婚,或者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虽未登记结婚或者举行结婚仪式,但两人却是以夫妻关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公认的情形。因此,重婚的可以区分为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两类。
    全文
    8 2017-06-06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南京尾号6458,3分钟前咨询问题
苏州尾号5043,2分钟前咨询问题
无锡尾号3882,3分钟前咨询问题
常州尾号5913,2分钟前咨询问题
南通尾号2025,2分钟前咨询问题
镇江尾号9007,1分钟前咨询问题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76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我想要知道新婚姻法对非法同居的处罚是什么?
一键咨询
  • 171****36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3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8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5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6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7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8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景德镇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0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1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5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0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7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2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1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5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8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4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5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2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4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2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7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7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九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2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4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0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0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6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8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3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5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3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上饶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新余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3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5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0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8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1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昌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4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1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4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赣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吉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0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景德镇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6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3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0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3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春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1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萍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0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2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8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0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抚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盐城177****344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78****111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5****138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判缓刑不想让邻居知道怎么办
犯罪分子被判缓刑,是无法不让邻居知道的,判处缓刑的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等,若是依旧不知道判缓刑不想让邻居知道怎么办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法院怎么知道分居几年
有证据就好。目前法院认定的分居,就是指因夫妻感情不和,双方分开居住,且互不履行夫妻之间的义务。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我想知道离婚协议怎么写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我想知道离婚协议怎么写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婚姻登记处不知道重婚么?
是的,不知道。因为目前婚姻登记的系统还没有实现全国联网,甚至有的地方,还没有全省联网,所以有些情况下是不知道重婚的。另外,重婚罪不一定是都要去婚姻登记处进行两次登记,还有一种情况是:有配偶的情况下扔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这种情况也可以视为重婚。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法院如何认定知道或应当知道
法院认定“知道或应当知道”的规则有两种:一是通过直接感知形成认知,非故意回避或无视;二是对于客观存在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需借助法律证据和相关部门权威判定才能形成认知。
10w+浏览
工伤赔偿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