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智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它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
运用知识、
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犯罪构成的四要件是判断罪
与非罪,
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的关键因素。
智力与犯罪构成的四要
件的每个方面都有诸多联系,
它决定了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
与
犯罪目的和手段也息息相关。
加强对智力与犯罪构成之间关系的
研究对于我们从法理上正确把握有关立法上的规定大有裨益。
关键词:
智力
犯罪主体
犯罪客体
主观方面
客观方面
主文:
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
理解客观事物并运
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
断等。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等。
①这些都
是认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人的智力高低
,
集中表现在反映
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
上。
而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
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
害性及其程度,
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
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
彼罪的界限。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②犯罪构成
要件是犯罪构成的组成部分。
要件的有机统一形成犯罪构成。
犯罪构
成由一系列主客观要件所组成,
其中的“要件”就是成立犯罪必须具
备的条件;各个要件之中又包含若干要素。简言之,若干要素组成一
个要件,
若干要件组成一个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不是各个要件的简单
相加,
而是各个要件的有机统一;
各个要件按照犯罪构成的要求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协调一致,形成为一个整体。智力与犯罪构成的四
个要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下面将一一论述。
一、智力与犯罪构成主体的关系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
人和单位。
③由概念可知犯罪主体分为了两大类,
即犯罪主体为自然
人和犯罪主体为单位。
在这里我着重论述的是其行为与智力水平攸关
的主体为自然人的情况。
犯罪主体为自然人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且实施了危害行为的
自然人。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实施危害行为的自然人在实施行为时对其
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行为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必须具备对其
行为的社会意义的分辨和认识能力,
行为人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明
辨是非,区分合法与非法,
判断犯罪与非罪。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
还应当具备的对其行为是否实施的决定能力和推动能力。
行为人只有
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自主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选择是否发动或坚持为
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
一个正常人这种能力的具备是随着其年龄的
增长,社会实践的不断累积,智力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自然人不是
生来就有辨认和控制能力,
而是随着其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逐渐具备的,
一定年龄不仅是自然人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基本标志,
而且是其智
力提升的基本标志。
行为人在其年龄增长和自身的不断成长和发展过
程中,
通过记忆、
观察、
想象、
思考、
判断,
其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适应能力不断提高,才能提高智力水平,才能让其控制能
力和辨认能力不断加强,
使其在行为时知晓行为的性质及可能产生的
后果。
在刑法上这种自然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必须
达到的年龄被称为刑事责任年龄。
就如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年
龄划分的三个年龄段。
(
1
)
已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
2
)己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
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
抢劫、
贩卖毒品、
放火、
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14
周岁―16
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
3
)不满
14
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
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
4
)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④因此,从刑法的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对行为
人刑事责任的追究及其强度与行为人的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
因为一
个正常的人,
其智力水平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实践能力的累积
而逐渐增强的,
当其具有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时就必须对其行
为负责。
二、智力与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关系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由犯罪主体
以上便是“由于工作原因上司要求我进行论智力与犯罪构成的关系。想问下有么有参考的范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