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如果行为人一开始就计划骗取货物,根本没有支付货款的意愿和能力,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如编造虚假的采购用途、虚构公司实力或经营状况等,使供货方产生错误认识而交付货物,随后携货潜逃或拒不支付货款,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符合诈骗罪的主观构成要件
.
若行为人只是因为暂时的资金困难、经营不善等客观原因导致无法按时支付货款,并且有积极沟通协商还款、制定还款计划等表示愿意支付货款的诚意和行为,则一般不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倾向于认为是民事合同纠纷 。
看是否实施了欺骗行为
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
例如,骗子以某大型企业采购负责人的虚假身份与供货方签订合同,骗取货物后消失不见;或者故意夸大自身的支付能力和信誉,让供货方误以为其有可靠的付款保障而交付货物等,这些都属于实施了欺骗行为。
如果双方是在正常的商业交易中,供货方对交易对象和交易背景有清晰的了解,不存在因行为人的欺骗而产生错误认识并交付货物的情况,那么就不符合诈骗罪的客观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