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协议双方的民事行为能力:
要确保签订协议的双方都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来说,成年人在精神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和意义,其签订的协议通常是有效的。而对于未成年人,需要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况来判断。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二)关于协议内容体现真实意思表示:
协议内容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不存在一方欺骗另一方,或者通过威胁、逼迫等不正当手段让对方签订协议的情况。比如,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诱使另一方签订协议,这样的协议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或者可撤销。
(三)关于协议内容的合法性与合俗性:
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如果协议约定的是违法犯罪活动,像约定共同走私、贩毒等,这样的协议肯定是无效的。同时,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的约定,比如约定放弃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以换取财产等,也是不被法律认可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