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看宅基地审批文件,像宅基地使用证这类文件是确定权属关系的关键依据。拥有合法有效的宅基地使用证,基本能明确宅基地的权属归证书上所登记的人或户所有。这是因为宅基地使用证是经过法定程序颁发的,具有权威性,它明确了土地使用者的相关权益范围等信息。
(二)考察土地来源。如果是按照合法审批程序分配给某个村民的,那么正常情况下这块宅基地就属于该村民所有。这是因为合法的审批流程保障了村民对宅基地的合法取得权。而如果是集体统一规划分配的,那么权属就归集体所有。集体作为土地的所有者,有权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分配,这种情况下宅基地是为了满足集体整体的发展需求而进行的安排。
(三)关注历史沿革。了解宅基地在过去不同时期的使用和变更情况很重要。如果存在相关协议,例如转让协议或者家庭内部关于宅基地使用的约定等,这些协议在合法有效的前提下,会对权属关系产生影响。同时,如果有争议存在,就要仔细梳理历史过程,看是否存在影响权属判定的因素。另外,村民会议记录等集体决策文件也具有参考价值。如果在这些文件里对宅基地的权属有明确规定,那就要按照规定执行。这是因为村民会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集体的意愿,对涉及集体土地等事务有一定的决策权力。
(四)当存在权属争议时,首先尝试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协商就是争议双方自行就宅基地权属问题进行沟通,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调解则可以借助村委会或者其他中立的第三方调解机构,通过调解达成权属划分的共识。如果协商、调解不成,可以向相关土地管理部门申请裁决。土地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进行判定。如果对裁决不服,还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由法院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做出最终的权属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