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合同或协议中明确约定了履行期限时:
要严格按照约定的期限来执行。一旦这个期限到了,而双方又没有就继续履行达成一致的意见,那么一般情况下,这份合同或协议就过期了。就像常见的房屋租赁合同,如果约定租赁期是一年,那么这一年期满,在没有其他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合同就可能过期了。
(二)当合同或协议没有明确的履行期限时:
此时可以根据合同的目的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确定一个合理的履行期限。当这个合理期限结束后,就可以把合同或协议看作是过期了。
(三)当合同或协议的履行受到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影响时:
比如遇到像疫情这样的不可抗力情况,导致合同没办法按照预期的时间履行完毕。这种时候,不能简单地判断合同是否过期,而是要结合具体的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同时参考双方协商的结果来综合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当事人对合同的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