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认赠与人和受赠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要确保赠与人和受赠人都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比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等,他们独立实施的赠与行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像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等,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赠与行为,其效力是待定的,需要法定代理人追认等情况才能确定是否有效。
(二)保障赠与双方意思表示真实。
赠与行为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等让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例如,一方通过欺骗手段让另一方做出赠与决定,或者用威胁的方式强迫对方赠与,这样的赠与协议是无效的。
(三)确保赠与协议内容合法合规且不违背公序良俗。
赠与协议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不能以违法犯罪为目的进行赠与,像为了帮助他人实施诈骗行为而进行的财产赠与,这种赠与协议是无效的。
(四)注意特殊财产赠与的登记手续。
如果赠与的财产按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比如不动产(房屋等)的赠与,那么只有在办理了相关登记手续后,赠与协议才会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