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合同主体方面:
要确保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来说,达到法定年龄(通常18周岁以上,特殊情况下16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且精神状态正常,能够清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事务。如果有一方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比如是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等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那么所签订的共同出资买房合同可能就会存在效力问题。
(二)合同内容方面:
1. 明确出资比例:清楚地写明双方各自出资金额占总购房款的比例,这样可以避免日后在资金贡献方面产生纠纷。
2. 约定房屋产权份额:确定双方对房屋所享有的产权份额,比如按出资比例分配产权份额,或者双方协商确定其他的份额分配方式。
3. 确定房屋处置权:对房屋后续的处置,如出售、出租、抵押等事项,双方应达成一致意见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防止一方擅自处置房屋给另一方带来损失。
(三)避免违法违规行为:
如果是为了规避限购等政策而进行虚假出资购房,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这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很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所以在签订共同出资买房合同时,一定要基于真实的购房需求和出资情况。
(四)确保真实意思表示:
合同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例如一方通过欺骗手段让另一方签订合同,或者以威胁、逼迫等方式强迫对方签订合同,这样的合同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五)保障权益措施:
1. 合同公证:可以选择对合同进行公证,公证机构会对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经过公证的合同在法律上具有更高的证明力,能更好地保障双方的权益。
2. 房产登记:在房产登记部门明确登记双方的共有份额等情况,这样可以从产权登记层面确定双方的权益,避免出现一方私自变更产权等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