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协议有效的一般条件
通常来说,协议无需公证就能生效,关键在于要满足一些特定条件。
一是当事人要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就好比成年人在其认知和理解范围内签订的协议,他们能够清楚知晓协议内容所带来的权利和义务,这样的协议才更有可能是有效的。
二是协议内容得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常的情况。也就是说,签订协议是当事人自愿的,没有受到他人的欺骗或者强迫。
三是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例如,不能签订涉及违法犯罪活动或者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协议。
(二)关于公证协议的特殊意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公证后的协议会有特殊意义。比如经过公证的赠与协议,在赠与的财产权利还没有转移之前,赠与人是不能随便撤销赠与的。
而且公证能够让协议的证据效力更强。要是之后发生了争议,在法庭上,经过公证的协议会更容易被法官认可和采信。
(三)关于是否公证的选择
是否对协议进行公证,主要还是看具体的需求以及协议的类型。如果对协议的稳定性、证据效力等有较高要求,或者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协议类型,如赠与协议等,那么可以考虑进行公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