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朋友发明了一个铲子的技术专利,现在准备将专利给转让了,专利产品转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帮助5人 9.3k浏览 匿名 2018-05-03 江苏镇江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专利法》第8条规定:“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合同法》第339条规定:“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研究开发人取得专利权的,委托人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研究开发人转让专利申请权的,委托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
    《合同法》第340条规定:“合作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合作开发的当事人共有。当事人一方转让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其他各方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合作开发的当事人一方声明放弃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可以由另一方单独申请或者由其他各方共同申请。申请人取得专利权的,放弃专利申请权的一方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合作开发的当事人一方不同意申请专利的,另一方或者其他各方不得申请专利。”
    全文
    14 2018-05-03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54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专利产品转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样的?
一键咨询
  •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0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7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6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8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7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7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3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5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6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5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7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5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4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11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1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6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7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4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3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28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6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5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0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5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7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2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6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1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0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6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3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2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0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2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6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1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0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4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5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7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8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7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7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0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8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4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4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6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0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0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常州134****359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77****410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34****646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债权转让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这一条明确了我国在债权让与对债务人生效的问题上采用的是通知原则,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只需通知债务人,即对债务人发生效力。
10w+浏览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股权转让印花税计税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金账簿印花税问题的通知》规定:1、生产经营单位执行"两则"后,其"记载资金的账簿"的印花税计税依据改为"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2、企业执行"两则"启用新账簿后,其"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大于原已贴花资金的,就增加的部分补贴印花。
10w+浏览
公司经营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土地转让计税依据是什么?
土地转让计税依据为: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予。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可以取得土地使用权。
10w+浏览
征地拆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股权转让印花税依据是什么
产权转移书据由立据人贴花,如未贴或者少贴印花,书据的拥有人应负责补贴印花。所立书据以合同方式签订的,应由拥有书据的各方分别按全部贴花。当事人如果各执一份,则均应全部征税。
10w+浏览
公司经营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2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宅基地转让法律依据是什么?
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法律依据是《土地管理法》重的农民的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能进行转让,或者是土地的使用权不能出租用于不是农业的建设,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能获得宅基地使用权。
10w+浏览
征地拆迁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