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的规定处罚。但在此款中的“债务”应如何认定,是合法债务还是包括了不受法律保护的“债务”?例如在本案中的“赌债”是否应包括在内?在司法实务中往往对“债务”的界定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将此类索要“非法债务”的案件按照绑架罪认定,造成了轻罪重判的结果。最高人民法院(2000)法释19号规定,“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从犯罪构成上分析,索债型非法拘禁与勒索型绑架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主观方面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债权”,维护自己的“权益”,后者是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前述刑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就完全体现了这一点。本案从主观上看,被告人马某的目的毕竟是为了讨还债务,不是赤裸裸的“绑票”行为。在被告人看来,谁欠他的赌债,他就要向谁索要,并且要的数额仅限于被害人所欠赌债的数额,可见,其主观方面无勒索他人财物的故意,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债权”,与非法拘禁罪的要求是相符的。
从罪刑相适应和适用法律的后果上看,虽然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无法律意义上的债务关系,但被告人与被害人却存在因赌博而产生的非法债务问题。无疑,被告人的索要行为仍属“事出有因”,完全有别于绑架勒索的“无中生有”。故其主观恶性与绑架罪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客观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在群众中造成的恶劣影响,也与绑架罪有质的不同。显然,如果对这种情况以绑架罪论处,从十年起刑,势必亦会造成罪与刑的不相适应。而此类行为,无论从主观恶性还是从客观危害均与非法拘禁具有同质性,如按绑架论处,则会失之过严,扩大打击范围。因而对于“债务”,无论合法与否,宜仅限于具有财产性内容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