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审判长、人民陪审员:
××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人陈某的委托,指派我担任×人民检察院指控陈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的一审辩护人。庭前,辩护人多次会见了被告人,充分听取了被告人的辩解,仔细审阅了检察院移送法院的全部案件材料,现结合庭审的相关情况发表如下辩护意见:
辩护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没有异议,但对涉嫌犯罪的主体及指控的犯罪数额、陈某某所起的作用有异议。
一、本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应为唯×集团有限公司的单位犯罪,不是自然人犯罪。
1、从融资的目的来看。本案虽然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虽然先后是秦某和陈某,但他们都没有实际出资,真正的出资人是陈某,鼎×公司实际是陈某的公司。陈某对鼎×公司具有经营、管理和决策权。同时,陈某又是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陈某在笔录中多次提到,其成立鼎×公司的目的就是为唯×公司融资。
2.从融资过程来看, 公司在融资中所利用的两个投资项目也都是唯×公司的项目。与集资参与人签订的《委托投资理财协议》中明确列明,鼎×公司只是代理方,真正的项目方是唯×公司。在向集资参与人进行的宣传资料上,也是对唯×公司和陈某的介绍,开给集资参与人的收据也是唯×公司的财务专用章,支付客户的利息和本金也是从唯×公司支出。该部分有《委托投资理财协议》、投资人的收据等书证和陈某的供述,以及相关证人证言予以证明。
3、从融资的去向来看,集资参与人所投资金全部打入唯×公司账户。因此,所募集的资金的的最终使用方是唯×公司,也就是利益最终归属是唯×公司,募集资金也大部分用于唯×公司的经营发展。该部分有书证《委托投资理财协议》和陈某的供述予以证明。
综上,鼎×公司实际上就是陈某为了给唯×公司募集资金而专门成立公司,募集资金的过程也是以唯×公司的名义进行的,所募集到的资金最终也是由唯×公司使用,同时,唯×公司在1999年就已经成立了,其主要从事农庄、苗木、农产品等经营项目,其是一家正规的公司,有自己合法的经营项目,不是为了犯罪专门成立的,因此,唯×公司应该是单位犯罪的主体。本案中陈某某虽然名义上是应聘进入鼎×公司工作,但其工资和奖金实际上是由唯×公司支付,陈某某的行为应认定为唯×公司的单位行为。
二、陈某某在融资过程中的作用较小
1、从鼎×公司人员层级来看,陈某某仅相当于基层业务员。鼎×公司负责融资业务的人员按级别分为客户经理、高级客户经理,资深客户经理,投资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陈某某在2012年5月跟随他人进入鼎×公司工作时仅为最低级别客户经理。2012年9月份,陈某某虽然担任业务二部团队长,但这个团队长并没有具体的工作职责,仅仅是挂个名号而已,其级别也仅仅是高级客户经理,且其担任团队长仅从事短短6个月不到的时间,也没有管理行为。
2、从陈某某所起的作用来看,仅按照上级领导要求从事工作。鼎×公司决策者是唯×公司和鼎×公司真正的老板陈某,总经理是杨某,副总经理是刘某某和洪某某。因此,从策划成立鼎上公司、制定业务员层级、考核分工、提成等一系列工作,陈某某都没有参与,陈某某在整个过程中,仅仅是按照公司上级要求办事,接待一下客户,其所起的作用很小,建议对其从轻处罚。
三、认定陈某某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不准确
1、根据补充卷第二卷2016年5月11日叶某的询问笔录中可以看到,叶某这100万元是在2012年2月份通过朋友介绍投资到江苏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当时投资的就是陈某的蓝藻项目,期限是一年,2013年2月24日到期,但叶某并没有拿到这100万元的本金。因为江苏嘉×公司不在了,叶某就去找实际使用这100万元的资金使用方陈某,并在2013年2月24日与陈某的鼎上公司续签了一年合同。这100万元陈某某只是在陈某的授意下履行了续签手续,叶某并没有实际再投资,因次不应算作陈某某吸收存款的数额。
2、从公诉机关提供的委托投资理财协议可以看出,顾某某共投资过三笔,分别是80万、120万和50万,其中前两笔投资的业务员在委托投资理财协议上可以看出均不是陈某某,其中第二笔投资120万的业务员是张某。第三笔50万元,虽然工号写的是陈某某,但顾某某的投资系张某从公司离职以后,公司管理人员把顾某某安排到陈某某名下,在顾某某的投资过程中,陈某某没有联系过顾某某,顾某某投资的50万也不是找陈某某办理的,陈某某仅仅是按照公司的要求挂个名而已,因此,顾某某的50万元也不应计入陈某某吸收存款的数额。
3、对于其他投资人投资的款项,因为并没有委托投资理财协议、银行凭证等书证予以证明,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也不应被计算在陈某某非吸的数额。
4、对于卞某某、周某某、于某某、崔某不属于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其均不应认定为非吸数额。
四、根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江苏省公安厅《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意见》的规定,对涉嫌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需收集具有代表性、相当数量被害人的证言,以准确判断是否向不特定社会公众进行了集资活动,并查明集资金额。在陈某某案件中,公安机关指控的涉案被害人有数十人,但公安机关仅仅收集了袁某某、张某某、叶某三名被害人的证言,三名被害人并不具有代表性,不足以准确判断本案是否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进行吸收存款的活动。
五、陈某某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应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从公安机关提供的抓获经过可以看到,公安机关在电话联系陈某某以后,陈某某与公安民警约好见面时间和地点。根据最高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公安机关通过电话传唤这种不具有强制性的方式传唤陈某某,陈某某就按时到达与公安机关约定的地点见面,并如实交代了整个案件情况,符合司法解释规定的自首的要求,依法应当被认定为自首,并对其予以减轻处罚。
六、陈某某系初犯,主观恶性较小
陈某某没有前科劣迹,本次犯罪系初犯、偶犯,本着宽严相济的刑事原则,应该给她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七、陈某某到案后退出全部违法所得,依法可对其酌情从轻处罚。
八、陈某某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积极协助受害人追偿。2013年下半年,虽然陈某某早已从鼎×公司离职,但当受害人找到她协助追偿时,其仍然多次陪同受害人到国际金融中心鼎×公司进行追偿,并帮助受害人报警,这从派出所提供的情况说明可以证明。另外,陈某某本人也是本次事件的受害者。陈某某本人也投资了10万元,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收回。
九、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名比较生僻,是普通人无法准确了解的罪名,对其犯罪构成普通人一般无法掌握。做为陈某某,其到公司上班,听命于领导,做分内之事,加之从表面上看鼎×公司又是一个正规的公司,不可能要求一个打工者去向老板讨要营业执照看公司经营范围,有没有吸收公众存款的资格,再去查看法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触犯法律,法律不强人所难,陈某某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构成犯罪。因此,对此类犯罪,被告人主观恶意较小,与知法犯法者不可同日而语。
综上,辩护人认为,被告人陈某某在犯罪中处于被动地位,且属于初犯、偶犯,主观恶性不深,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犯罪后已经退出全部违法所得,又有自首情节,请求法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江苏省两院及省公安厅《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意见》,“对于犯罪后有自首、立功和认罪悔罪表现的,或者在犯罪中处于受支配或从属地位的,以及案发后积极退赃、协助司法机关挽回损失的,依法可予以从宽处理。”从被告人触犯的罪名,犯罪事实、情节、悔罪表现、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改造的难易程度来综合考虑,能够对陈某某适用缓刑。
谢谢审判长,辩护词发表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