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应该如何进行处理
[律师回复] 当被告面临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时,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确认相关事实
- 研读起诉状:仔细阅读原告的起诉状,明确原告主张的权利基础,即其拥有著作权的软件具体情况,以及被告被指控侵权的行为细节,如使用、复制、传播软件的方式等。
- 收集证据:全面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一方面,收集能证明自身行为合法的证据,如软件使用的授权许可文件(若有),表明被告使用软件是经过合法授权的;另一方面,若认为原告主张的著作权存在瑕疵,收集如软件创作过程、在先公开使用等证据,质疑原告著作权的有效性。例如,若能证明被告使用的软件版本与原告主张著作权的软件存在实质性差异,可作为有力抗辩证据。
分析法律关系
- 判断是否构成侵权:依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判断自身行为是否确实构成对原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害。重点审查原告软件的独创性部分,以及被告使用软件的行为是否落入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如是否存在未经许可的复制、修改、发行等行为。
- 研究法律抗辩事由:寻找可能的法律抗辩事由,如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例如,被告使用软件是为了教学、科研等目的,符合合理使用的条件,可不承担侵权责任;或者被告使用的软件部分属于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代码,不构成侵权。
制定应对策略
- 协商和解:若认为自身行为可能构成侵权或案件存在和解空间,可尝试与原告协商和解。主动与原告沟通,表达解决问题的诚意,商讨赔偿金额、使用方式等解决方案,争取达成和解协议,避免诉讼带来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消耗。
- 积极应诉:若认为自身不构成侵权或协商无果,应积极准备应诉。撰写答辩状,针对原告的指控进行逐一反驳,阐述事实和法律依据;整理证据目录,按照证明目的分类编排证据,并准备好证据原件供法庭质证;必要时,聘请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利用其专业知识和诉讼经验,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在庭审过程中,遵守法庭纪律,清晰、准确地陈述观点和证据,回应原告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