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怎么规定的

#债务债权 最新修订 | 2024-10-26
1w浏览
郑晓龙律师
郑晓龙律师在线
四川瀛正宏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5.0分服务:1780人
咨询我
专业处理债务债权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债务债权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债务债权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专业处理债务债权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债务债权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债务债权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专业处理债务债权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债务债权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债务债权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律师解析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情形。
1、给付型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给付而产生的不当得利。
构成给付型不当得利,有以下四个要件:
一是基于给付而取得利益。
二是他方当事人受有损失。
三是具有因果关系。
四是没有法律依据。
2、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是因给付以外的事由而发生的类型。一是基于受益人的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得利。
有以下三个要件:
(1)因侵害他人的权益而取得利益。
(2)使他人受损失。
(3)没有法律根据。
二是基于受害人的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得利。
三是基于第三人的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得利。
四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不当得利。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字数较多,预估阅读时间较长
浏览全文

债务债权案件·推荐文章

宿迁188****834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0****295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52****315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88****834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0****295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52****315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88****834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0****295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52****315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01人选择咨询律师
600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怎么规定的
一键咨询
  •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8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4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3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7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8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4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3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7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5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0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7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3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4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8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0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7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6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4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8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5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8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8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0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6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0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3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0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0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7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7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5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8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4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5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3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2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8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1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5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3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1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4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7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4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3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6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4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6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4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7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3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8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0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1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5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0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7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3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4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8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0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7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6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4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8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5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8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8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0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6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0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3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0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0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7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7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5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8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4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5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3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2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8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1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5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3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1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4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7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4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3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6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4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6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4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7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3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8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0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1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180****970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81****291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52****369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0****970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81****291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52****369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0****970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81****291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52****369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不当得利之债的概念
根据相关规定不当得利之债的概念为:因无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而产生的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得利人不知情,且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则得利人不需要返还该利益。
1w浏览2024-09-30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问题解答如下,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还受损失的人。”正是因为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因此虽属既成事实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当利益应返还给受损失的人。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称为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人称为受害人或受损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券。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不当得利成立条件
(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
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益范畴。
(2)一方受有损失:
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如甲投资兴建广场,邻近乙的房屋价值剧增,乙获有利益但未给甲带来损失,乙对甲而言不成立不当得利。这里的损失,既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减少,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加(可得利益)利益的丧失。
(3)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
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但受损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受益大于损失,或损失大于受益,均无不可,它只影响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并且,受损人所受的损失与受益人所得的利益,其形态也不必相同。如无权处分他人之物,受益的无权处分人获得的是物的价金,而物的原所有人丧失的是该物所有权,但仍不影响不当得利的成立。
(4)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之所以成立不当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无法律上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称为“没有合法根据”。无法律上的根据是指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指权利或者财产的取得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对于无法律上的原因,有统一说与非统一说两种主张。
3.1w浏览
不当得利的概念
10w+浏览2024-11-14
不当得利的概念及特征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① 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②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
10w+浏览
债权债务
不当得利的概念及特征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①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②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
1w浏览2025-01-20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问题解答如下,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还受损失的人。”正是因为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因此虽属既成事实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当利益应返还给受损失的人。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称为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人称为受害人或受损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券。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不当得利成立条件
(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
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益范畴。
(2)一方受有损失:
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如甲投资兴建广场,邻近乙的房屋价值剧增,乙获有利益但未给甲带来损失,乙对甲而言不成立不当得利。这里的损失,既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减少,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加(可得利益)利益的丧失。
(3)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
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但受损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受益大于损失,或损失大于受益,均无不可,它只影响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并且,受损人所受的损失与受益人所得的利益,其形态也不必相同。如无权处分他人之物,受益的无权处分人获得的是物的价金,而物的原所有人丧失的是该物所有权,但仍不影响不当得利的成立。
(4)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之所以成立不当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无法律上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称为“没有合法根据”。无法律上的根据是指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指权利或者财产的取得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对于无法律上的原因,有统一说与非统一说两种主张。
3.1w浏览
不当得利的利的概念
10w+浏览2023-09-16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在我国的不当得利返还的过程中,如果是得利人已经将取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
10w+浏览
债权债务
不当得利之债的概念是什么
不当得利之债的概念:不当得利之债是债的种类之一,因无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而产生的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不当得利之债的目的,是为了使这种不正常的关系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的财产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1w浏览2025-01-02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问题解答如下,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还受损失的人。”正是因为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因此虽属既成事实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当利益应返还给受损失的人。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称为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人称为受害人或受损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券。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不当得利成立条件
(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
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益范畴。
(2)一方受有损失:
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如甲投资兴建广场,邻近乙的房屋价值剧增,乙获有利益但未给甲带来损失,乙对甲而言不成立不当得利。这里的损失,既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减少,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加(可得利益)利益的丧失。
(3)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
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但受损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受益大于损失,或损失大于受益,均无不可,它只影响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并且,受损人所受的损失与受益人所得的利益,其形态也不必相同。如无权处分他人之物,受益的无权处分人获得的是物的价金,而物的原所有人丧失的是该物所有权,但仍不影响不当得利的成立。
(4)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之所以成立不当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无法律上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称为“没有合法根据”。无法律上的根据是指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指权利或者财产的取得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对于无法律上的原因,有统一说与非统一说两种主张。
3.1w浏览
不当得利之债的概念
10w+浏览2023-09-12
不当得利之债的概念是什么?
一方因无合法的依据而取得利益,造成另一方存在损失,而产生的行为人和受害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被称为不当得利之债。该债成立时必须是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损,受益和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0w+浏览
债权债务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怎么规定的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情形。1、给付型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给付而产生的不当得利。构成给付型不当得利,有以下四个要件:一是基于给付而取得利益。二是他方当事人受有损失。三是具有因果关系。四是没有法律依据。2、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是因给付以外的事由而发生的类型。一是基于受益人的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得利。有以下三个要件:(1)因侵害他人的权益而取得利益。
1w浏览2024-10-25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问题解答如下,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还受损失的人。”正是因为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因此虽属既成事实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当利益应返还给受损失的人。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称为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人称为受害人或受损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券。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不当得利成立条件
(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
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益范畴。
(2)一方受有损失:
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如甲投资兴建广场,邻近乙的房屋价值剧增,乙获有利益但未给甲带来损失,乙对甲而言不成立不当得利。这里的损失,既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减少,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加(可得利益)利益的丧失。
(3)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
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但受损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受益大于损失,或损失大于受益,均无不可,它只影响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并且,受损人所受的损失与受益人所得的利益,其形态也不必相同。如无权处分他人之物,受益的无权处分人获得的是物的价金,而物的原所有人丧失的是该物所有权,但仍不影响不当得利的成立。
(4)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之所以成立不当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无法律上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称为“没有合法根据”。无法律上的根据是指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指权利或者财产的取得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对于无法律上的原因,有统一说与非统一说两种主张。
3.1w浏览
不当得利之债的概念
10w+浏览2024-10-30
不当得利概念内容有哪些?
不当得利概念内容有,当事人没有合法的依据,而有损于他人所取得的利益,对于获得者就需要按规定把这笔利益全部的返还,如果当事人不予理会的话,那么就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10w+浏览
债权债务
不当得利概念及构成要件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不当得利的特征:①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②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1w浏览2025-01-10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问题解答如下, 不当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了利益。
《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还受损失的人。”正是因为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因此虽属既成事实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当利益应返还给受损失的人。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称为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人称为受害人或受损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券。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不当得利成立条件
(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
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益范畴。
(2)一方受有损失:
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如甲投资兴建广场,邻近乙的房屋价值剧增,乙获有利益但未给甲带来损失,乙对甲而言不成立不当得利。这里的损失,既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减少,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加(可得利益)利益的丧失。
(3)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
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但受损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受益大于损失,或损失大于受益,均无不可,它只影响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并且,受损人所受的损失与受益人所得的利益,其形态也不必相同。如无权处分他人之物,受益的无权处分人获得的是物的价金,而物的原所有人丧失的是该物所有权,但仍不影响不当得利的成立。
(4)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之所以成立不当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无法律上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称为“没有合法根据”。无法律上的根据是指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指权利或者财产的取得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对于无法律上的原因,有统一说与非统一说两种主张。
3.1w浏览
不当得利之债的概念
10w+浏览2024-02-22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南通180****4444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沭阳152****780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5****7393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泰州188****799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34****2863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常州177****409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0****4444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沭阳152****780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5****7393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泰州188****799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34****2863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常州177****409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0****4444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沭阳152****780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5****7393用户4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泰州188****799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34****2863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常州177****409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

请向右滑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