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2024年丧葬费和抚恤金是多少

最新修订 | 2024-04-03
3.6w浏览
张恒律师
张恒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07人
律师解析
若员工因工伤不幸离世,将享受法定的补偿待遇。
其中,丧葬费将按所在区域统筹地区上年职工月均工资的六倍进行支付。
其次,对于其抚养家属的生活费用问题,也会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予以衡量和安排。具体标准如下,配偶每月可获得40%的赔偿款,其他亲友则每人每月领取30%,对于鳏寡孤独或未满成年的孩子,他们的份额则在此基础上再提高10%。
然而需特别注意的是,所有被认定需要抚养家属所能获得的抚恤金总和不得超过该员工因工伤死亡前的实际工资额。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
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目前国家统计局发布《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公布202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821元。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故2024年发生的工伤,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确定为51821元×20=1036420元。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工伤赔偿标准案件·推荐文章

南京135****458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35****486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35****978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15人选择咨询律师
320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2024年丧葬费和抚恤金是多少
一键咨询
  • 174****68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0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2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1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3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6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6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3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0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2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1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7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5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6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5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1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2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0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4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4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6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1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52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0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0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8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7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5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1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5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4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7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1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22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1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4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8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2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5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6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5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3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6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2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8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73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5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0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6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7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135****368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52****892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8****814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抚恤金和丧葬费能继承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抚恤金和丧葬费是不能够进行继承的,因为抚恤金是用于抚养死者在申请中抚养的相关人士。而丧葬费是用于死者进行葬礼和后续的身后事做一定的相关费用的。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抚恤金和丧葬费是遗产吗?
抚恤金和丧葬费都不是遗产,这两者都是在死亡之后,由死者的单位或者是实施侵权行为致使对方死亡的主体需要支付的费用,而不是死者生前通过劳动获得的合法财产,故此并不属于遗产。
10w+浏览
婚姻家庭
丧葬补助和抚恤金谁继承?
丧葬补助和抚恤金是不能继承的。在我国的继承得法律法规的规定中,《民法典》取消了对遗产种类的具体列举,对遗产范围做了概括性规定,除非法律规定或者性质不得继承外,生前个人遗留的合法财产均可继承。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抚恤金和丧葬费如何继承
不管是抚恤金还是丧葬费都是不能够继承的,只能够进行分配,一般是分配给近亲属,因为抚恤金和丧葬费用并不属于遗产,在分配的时候,如果有指定对象的话,那么直接分配给指定的对象。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抚恤金和丧葬费如何继承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抚恤金和丧葬费如何继承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婚姻家庭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