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诈骗能判多少年?
1、诈骗罪的定义是,以非法占有作为目的,以虚构的事实或者是隐瞒了真相的方法,来骗取数额比较大的公私财物的一种违法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其量刑标准一般如下:
只要是诈骗的金额达到了三千到一万元以上的,都会被处以三年之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一段时间的管制、拘役,以及并处或者单独处罚一定数额的罚金。
只要是诈骗的金额达到了三万到十万元以上的,或者是存在严重情节的,会被处以至少三年,至多十年的有期徒刑,同时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罚金。
只要是诈骗的金额达到了五十万元以上的或者是存在特别严重的情节的,会被直接处以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并会被处以罚金或者直接没收财产。
3、本罪具有一定的构成要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其客体必须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如果所侵犯的不是或不局限于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的话,是不能构成诈骗罪的。其对象只能是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所有的财物,非法利益不包括在内,金融机构的贷款也不包括在本罪之内。
第二个方面是客观层面上,其表现一般是通过欺诈的方法骗取了数额比较大的公私性质的财物。
首先,行为人是实施了一定的欺诈行为的。其行为从形式上看,一般分为两种,一个是虚构事实,另一个则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来说都是使得被害人陷入到了错误的认识里边的一种行为。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是行为的内容是在被害人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之后,做出了一定的财产处分。
其次,行为人的行为是使对方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一般这种认识是因为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而发生的,即使是被害人在判断上出现了错误,欺诈的行为仍然成立。
再次,被害人在陷入了错误认识后,作出相应财产处分。它既包括了处分行为和处分意思。一般表现为最直接交付财产给行为人,或者是承诺行为人将取得财产,或者是承诺转移自己的财产性利益。
最后,行为人获得了一定数额的财产,而被害人的财产因此受到了损害。
第三个方面是在主体层面上,只要是达到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构成此罪。
第四个方面是在主观层面上,行为人是出于直接故意的,并且带着非法占有公有或私有性质财物为目的。
4、如果诈骗的数额较大,但是行为人主动积极认罪,并且具有下列情形当中的一种,是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上的处罚的:
一是具有法律所规定的从宽处罚情节的;
四是被害人已经谅解的;
五是其他情节比较轻微,危害不大的。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