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案本身属于刑事犯罪,对于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可以要求保密处理,另外,在对重婚行为进行取证时,不可以偷窥他人私生活,满足自己的利益,构成侵害隐私权。《民法通则》没有规定隐私权,最高人民法院在1988年的贯彻执行民法通则的司法解释中规定,侵害隐私造成名誉权损害的,以侵害名誉权处理,因此对隐私权采用了间接保护方式。这种保护方式无法全面保护隐私权。被告的行为仅仅是偷窥,并没有将偷窥的隐私予以公开宣扬,因此没有侵害受害人的名誉权,无法依据间接保护方式进行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的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规定对隐私改用直接保护方式进行保护,不再适用保护名誉权的间接方式。因此,偷窥他人私生活的行为,尽管没有构成对名誉权的损害,但是类似偷窥他人私生活、刺探他人私人信息等行为,都构成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可以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后,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
2.与配偶登记结婚的,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名义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记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其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而重婚。由此可知,重婚在一定程度上和事实婚姻挂上了钩。
重婚行为的认定是基于实际的证据来进行定罪处理的,但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如果当事人利用不法手段来对他人进行调查,或者涉及到跟踪偷窃他人相关证据的,也构成了侵犯隐私权的情况。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