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直接故意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犯罪既遂形态主要有以下四种: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举动犯。
举动犯也称为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即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而是以行为的完成为标志,但这些行为并非一着手即告完成,而是有一个实行的过程,要达到一定程度。
举动犯和行为犯的区别为:
1、犯罪既遂标准不同,前者以行为人一着手实行犯罪为标志;后者需要满足实行行为达到一定程度;
2、行为的时间性和是否存在未遂状态上不同,前者强调的是短暂的、即时的行为,无未遂存在的时间与空间,后者的行为有一个实行过程,强调犯罪人的行为要达到一定程度。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行为犯都是直接故意犯罪吗?
1、行为犯是只要实施一定的行为就构成犯罪,譬如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不管数额大小,性质轻重,一律构成犯罪;而故意犯罪,是有明显的故意,并且希望后果的发生,因此,两者应该是一致的。
2、故意犯罪是犯罪构成中的主观要件之一。即故意心理状态。故意犯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
故意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必不可少的,因此,行为犯都是直接故意的犯罪。行为犯只要实施一定的犯罪行为,就已经构成犯罪了。故意犯罪需要包含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结果,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这两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