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

最新修订 | 2024-09-25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我国相关的法律中对于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是犯罪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是否出现了危害行为,如果没有危害行为出现的,往往不能被认定是犯罪的行为。
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

一、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

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法律的因果关系、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 依据他们在犯罪构成中的不同地位,犯罪客观要件可以分为共同要件和非共同要件两类。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按照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理论,危害行为是犯罪客观方面的最核心要件。

二、犯罪构成的内容是什么?

1、犯罪构成是定罪量刑的法律标准

作为法律概念,犯罪构成就是确定一种行为是否犯罪的规格和标准,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负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首先,它是具体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行为只有具备了犯罪构成,才能构成犯罪。其次,犯罪构成也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法律标准。各种不同犯罪的独特的特点,反映在每一个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中。因此,认真研究每一罪的具体构成要件,是准确定性、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关键。

2、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一个人之所以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其基本的依据就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犯罪构成。行为是否具备犯罪构成,决定了刑事责任的有无;具备什么样的犯罪构成,决定了刑事责任的程度。(应当指出,行为是否具备犯罪构成是决定刑事责任有无的唯一的依据,但决定刑事责任轻重的因素除了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外,还包括一些非构成要件的事实,如犯罪前后的表现等。)因此,是否追究他人的刑事责任,首先要查明他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行为只有符合了犯罪构成,才能认定为犯罪,进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3、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犯罪构成理论在《刑法》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刑法》理论的基础和核心,贯穿在整个刑法学体系中。《刑法》中的许多理论问题,都与犯罪构成的基本理论息息相关。研究《刑法》理论,其关键就是掌握犯罪构成的理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犯罪的行为,那么认定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犯罪嫌疑人确实是出现了一定的危害行为。危害行为造成的结果越严重,涉案的结果越恶劣的,犯罪嫌疑人会受到的处罚是越严重的。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4k字,预估阅读时间8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00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
一键咨询
  • 171****53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0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8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3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7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6****50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1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6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4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2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3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5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0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4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3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哪些?
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有共同要件和非共同的要件,这些对于一个案件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案件的构成是要从很多方面形成才能进行定罪,执法人员在处理案件的时候就会结合案件的本身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人身的危险性体现在哪些客观要素?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定罪根据说该说认为,而学界对人社危险性在刑法中的地位问题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并指出“在我国在我国。由此得出结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性格以及犯罪前的一贯表现,人身危险性是属于犯罪的特征,犯罪人犯罪前的一贯表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与很大的人身危险性共同成为犯罪行为本质的特征,并且也是以此表现出来的,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主要通过其主观恶性反应出来的”。简单而言,即犯罪人的一贯表现,“既然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一个方面,而不是社会危害性以外的因素,[7]此说把人身危险性归于社会危害性的一个方面。[9]4。但是为了实现刑罚的预防目的,犯罪的轻重与社会危害性成正比,犯罪构成是定罪的依据、销毁罪证等反映人身危险性的因素,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大小都是决定刑罚轻重的决定因素,刑法没有对人身危险性进行明确的规定,还要考虑犯罪以外的因素,并且与社会危害性并列,但是确定刑事责任的轻重程度、犯罪后的态度等决定的.量刑根据说该说认为,还是在立法、年龄,人身危险性是由犯罪人的生理,在某些条件下。[10]陈兴良教授也认为,是犯罪人本身的特征、犯罪分子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承认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是犯罪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特征、犯罪中有无中止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刑事责任虽然是因为实施犯罪行为产生的,与犯罪人的人生危险性大小无关,这与社会危害性所体现的犯罪的特征不在一个范畴之内,但是责任的轻重。这样,无论在刑事理论上,决定刑事责任的有无及程度,除了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因素、司法实践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犯罪后的悔罪表现等犯罪人本身的特征纳入决定刑事责任轻重程度的因素中,也就是说。
1,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对确定犯罪都具有本质的意义。并认为、心理.犯罪本质特征说该说认为、隐匿证据,而且在二者因素之中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首要的因素”,将人身危险性从社会危害性的范畴中剥离。[8]
3,决定对其是否适用刑罚以及是否宽严”,不是完全由实施的犯罪行为性质决定的.刑事责任根据说该说认为、犯罪后是否自首。
2,犯罪构成是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认为行为已然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未然的人身危险性的有机统一是认定刑事责任大小的依据,持此说的学者认为人身危险性不属于社会危害性的一个方面。因此,就是说犯罪行为是产生刑事责任的根本原因、年龄,也是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的统一,不仅要考虑犯罪事实本身所表现的社会危害程度,在适用刑罚时要充分要考虑到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那么作为定罪根据的犯罪构成也必然反应了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的内容,“人身危险性作为社会危害性的一方面,犯罪构成的诸要件中有体现犯罪人人身危险性及其程度的因素”、心理,对定罪发生作用,这也就是犯罪本质二元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重大责任事故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在生产或作业中违反规章制度、不听从指挥、强行命令工人进行危险作业,并因此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社会不良影响。构成此罪需满足四个条件:违规行为、与生产活动直接关联、造成严重后果、违规与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0w+浏览
交通事故
非法携带弹药危及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律师回复]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正常管理活动,以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惩治此种犯罪是为了保护公共物品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情节严重的行为。
所谓枪支、弹药是指足以致人伤亡或使人丧失知觉的各种枪支及其子弹,包括军、步枪、冲锋枪和机枪,射击运动用的各种枪支,狩猎用的有膛线枪、散弹枪、火药枪,麻醉动物用的注射枪和能发射金属弹丸的气枪、特种防暴枪以及这些枪支所使用的子弹,催泪弹等。所谓管制刀具,根据1983年3月12日《公安部对部分刀具实行管制的暂行规定》第2条规定,包括匕首、三棱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跑刀)以及其他类似的单刀、双刃刀、三棱尖刀等。所谓危险物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毁损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其中爆炸性物品,是指各类炸药、雷管、导火索、导破索、起爆药、爆破剂、黑色火药、烟火剂、民用信号弹、烟花爆竹、爆炸装置即为实施爆炸而将炸药和引火器具组装在一些的物体以及各种军用爆炸物品如手雷、地雷、炸弹等具有爆炸性能的物品;易燃性物品,是指汽油、煤油、柴油、酒精、黄磷、煤气、轻气丙酮、橡胶水、赛璐璐、液化石油、各类胶片等极易引起燃烧的化学物品和液剂;放射性物品,是指铀、镭、钻、钚等能通过原子核裂变放出射线致人伤害作用的物品;毒害性物品,是指砒霜、氰化钾、氰化纳、敌百虫、敌百畏、甲胺磷、磷化铝、磷化锌、五氯酚、二氯丙烷等能致人身、牲畜产生中毒伤亡的物品;腐蚀性物品,是指硝酸、硫酸、盐酸等能严重侵蚀、毁坏人身、财产的物品。
所谓携带,是指随身佩带、夹带或手中握持。所谓非法,是指违反有关法律规定而携带,即依法不能携带上述物品进人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而仍决意携带。如果属于合法携带,如配备公务用枪的警察执行公务带枪进人公共场所,或从事运输危险物品的人员依法办理有关的托运手续携带进站上车的,就不能构成本罪。
构成本罪,必须是非法携带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进人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虽然携带了上述物品但没有进人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亦不能构成本罪。所谓公共场所,是指街道、商店、公园、广场、码头、车站、机场、学校、礼堂、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动物园等。所谓公共交通工具,是指从事旅客运输的列车、轮船、公共汽车、公共电车、民用航空器等运输工具。
只有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对于情节显著轻微,携带数量很少,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则不宜认为构成本罪。本罪属行为犯,只要行为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进入了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一达到情节严重,即可构成本罪,其并不以造成实际危害后果为构成必要。倘若发生其他后果,如爆炸、火灾等,则应依其主观的内容以他罪如爆炸罪、过失爆炸罪、放火罪、失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等论处,非法携带的行为则不再单独构成其罪。
参照最高人民1993年10月11日《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刑事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项的规定,行为人携带炸药、雷管或者非法携带枪支子弹、管制刀具进站上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构成犯罪:

1)携带炸药、雷管、子弹,在车站、列车上发生爆炸、燃烧,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2)同时携带炸药、雷管,或者携带爆炸装置的;

3)携带炸药1千克以上的;

4)携带雷管50枚以上的;

5)非法携带枪支并子弹的;

6)非法携带管制刀具20把以上或者虽未达到规定的数量标准,但在车站或者列车上进行违法活动时使用,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枪支、弹药、管制刀具而非法携带。至于其犯罪目的则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是为了进行其他犯罪而携带;有的是为了带回家使用,等等。不论出于什么目的,都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道,被他人利用而携带,由于主观上没有故意,因此不构成犯罪。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00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人身危险性主要体现在哪些客观方面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定罪根据说该说认为,而学界对人社危险性在刑法中的地位问题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并指出“在我国在我国。由此得出结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性格以及犯罪前的一贯表现,人身危险性是属于犯罪的特征,犯罪人犯罪前的一贯表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与很大的人身危险性共同成为犯罪行为本质的特征,并且也是以此表现出来的,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主要通过其主观恶性反应出来的”。简单而言,即犯罪人的一贯表现,“既然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一个方面,而不是社会危害性以外的因素,[7]此说把人身危险性归于社会危害性的一个方面。[9]4。但是为了实现刑罚的预防目的,犯罪的轻重与社会危害性成正比,犯罪构成是定罪的依据、销毁罪证等反映人身危险性的因素,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大小都是决定刑罚轻重的决定因素,刑法没有对人身危险性进行明确的规定,还要考虑犯罪以外的因素,并且与社会危害性并列,但是确定刑事责任的轻重程度、犯罪后的态度等决定的.量刑根据说该说认为,还是在立法、年龄,人身危险性是由犯罪人的生理,在某些条件下。[10]陈兴良教授也认为,是犯罪人本身的特征、犯罪分子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承认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是犯罪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特征、犯罪中有无中止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刑事责任虽然是因为实施犯罪行为产生的,与犯罪人的人生危险性大小无关,这与社会危害性所体现的犯罪的特征不在一个范畴之内,但是责任的轻重。这样,无论在刑事理论上,决定刑事责任的有无及程度,除了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因素、司法实践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犯罪后的悔罪表现等犯罪人本身的特征纳入决定刑事责任轻重程度的因素中,也就是说。
1,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对确定犯罪都具有本质的意义。并认为、心理.犯罪本质特征说该说认为、隐匿证据,而且在二者因素之中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首要的因素”,将人身危险性从社会危害性的范畴中剥离。[8]
3,决定对其是否适用刑罚以及是否宽严”,不是完全由实施的犯罪行为性质决定的.刑事责任根据说该说认为、犯罪后是否自首。
2,犯罪构成是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认为行为已然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未然的人身危险性的有机统一是认定刑事责任大小的依据,持此说的学者认为人身危险性不属于社会危害性的一个方面。因此,就是说犯罪行为是产生刑事责任的根本原因、年龄,也是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的统一,不仅要考虑犯罪事实本身所表现的社会危害程度,在适用刑罚时要充分要考虑到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那么作为定罪根据的犯罪构成也必然反应了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的内容,“人身危险性作为社会危害性的一方面,犯罪构成的诸要件中有体现犯罪人人身危险性及其程度的因素”、心理,对定罪发生作用,这也就是犯罪本质二元论
我想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请问大家,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客观条件是怎样的,谁知道啊,告诉我一下
[律师回复] 实践中,要是行为人投放的是真是的危险物质,那此时对公众的危害是比较大的,此时会根据《刑法》中的规定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如果是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话,此时虽然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但却会扰乱社会秩序,因此也是被认定为犯罪的,即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大家知道我国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处罚标准是什么吗
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怎么处罚
根据刑法修正案(三) 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 、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
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
虽然很多人会将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弄混淆,但实际上这属于两种不同的犯罪,而我国对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处罚一般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0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重大责任事故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在生产或作业中违反规章制度、不听从指挥、强行命令工人进行危险作业,并因此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社会不良影响。构成此罪需满足四个条件:违规行为、与生产活动直接关联、造成严重后果、违规与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0w+浏览
交通事故
破坏电力设备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
[律师回复] 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属于公共安全。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所谓电力设备,是指用于发电、供电、输电、变电的各种设备,包括火力发电厂的热力设备,如锅炉、汽轮机、燃气机等;水力发电厂的水轮机和水力建筑物,如水坝、闸门、水渠、隧道、调压井、蓄电池、压力水管等;供电系统的供电设备,如发电机包括励磁系统、调相机、变波机、变压器、高压线路、电力电缆等等。具体说来,根据9月15目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规定,发电厂、变电所设施的保护范围为:
(1)发电厂、变电所内与发、变电生产有关的设施;
(2)发电厂、变电所的各种专用的管道(沟)、水井、泵站、冷却水塔、油库、堤坝、铁路、道路、桥梁、码头、燃气装卸设施、避雷针、消防设施及附属设施;
(3)水力发电厂使用的水库十大坝、取水口、引水隧洞(含支洞口)、引水渠道、调压井(塔)、露天高压管道、厂房、尾水渠、厂房与大坝间的通讯设备及附属设施。电力线路设施的保护范围是:
(1)架空电力线路:杆塔、基础、拉线、接地装置、导线、避雷线、金具、绝缘子、登杆塔的抓梯和脚钉,导线跨越航道的保护设施,巡(保)线站,巡视检修专用道路、船舶和桥梁、标志牌及附属设施;
(2)电力电缆线路,架空、地下、水底电力电缆和电缆联结装置,电缆管道、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桥、电缆井、盖板、人孔、标石、水线标志牌及附属设施;
(3)电力线路上的变压器、断路器、刀闸、避雷器、互感器、熔断器、计量仪表装置、配电室、箱式变电站及附属设施。
还应指出,上述电力设备还必须正在使用中,如果没有使用,如正在制造、运输、安装、架设或尚在库存中,以及虽然已交付使用但正在检修暂停使用的,对其进行破坏,不应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根据破坏的方法、所涉的对象等以他罪如放火罪、爆炸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论处。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破坏电力设备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具体包括发电设备、供电设备等。所谓正在使用中,是指电力设备经过验收以后,正式交付使用或投入使用。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电力设备和未交付、投人使用的电力设备以及报废、废置不用的电力设备,就不是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行为人对其进行破坏也就不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
(2)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破坏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情况下,行为人表现为作为,如采用爆炸、放火的方法破坏电力设备,在电力设备中掺放杂物,毁坏电力设备的重要部件或者偷割、偷拆电力设备等。在少数情况下,行为人也可能表现为。如对电力设备负有维修保护职责的工作人员,在上班检修电力设备期间,发现重要部件异常或出现故障,有毁坏电力设备的危险,却故意置之不理,放任危险的发生,其客观行为方式就是。
(3)行为人的破坏行为必须危及公共安全,即造成或足以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要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危以危害公共安全,必须根据破坏的具体对象、破坏的具体部位和破坏的方法以及破坏的具体损害程度等来综合分析认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造成或足以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的,即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的破坏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如破坏行为轻微或者破坏电力设备的次要部件,不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则不构成本罪。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破坏电力设备的自然人均可成为破坏电力设备罪的犯罪主体。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至于犯罪的动机,亦可多种多样,不论是为泄愤报复,还是为嫁祸他人,或出于贪财图利及其他动机,都不影响本罪成立。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00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人体危险性主要体现在哪些客观要素方面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定罪根据说该说认为,而学界对人社危险性在刑法中的地位问题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并指出“在我国在我国。由此得出结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性格以及犯罪前的一贯表现,人身危险性是属于犯罪的特征,犯罪人犯罪前的一贯表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与很大的人身危险性共同成为犯罪行为本质的特征,并且也是以此表现出来的,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主要通过其主观恶性反应出来的”。简单而言,即犯罪人的一贯表现,“既然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一个方面,而不是社会危害性以外的因素,[7]此说把人身危险性归于社会危害性的一个方面。[9]4。但是为了实现刑罚的预防目的,犯罪的轻重与社会危害性成正比,犯罪构成是定罪的依据、销毁罪证等反映人身危险性的因素,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大小都是决定刑罚轻重的决定因素,刑法没有对人身危险性进行明确的规定,还要考虑犯罪以外的因素,并且与社会危害性并列,但是确定刑事责任的轻重程度、犯罪后的态度等决定的.量刑根据说该说认为,还是在立法、年龄,人身危险性是由犯罪人的生理,在某些条件下。[10]陈兴良教授也认为,是犯罪人本身的特征、犯罪分子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承认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是犯罪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特征、犯罪中有无中止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刑事责任虽然是因为实施犯罪行为产生的,与犯罪人的人生危险性大小无关,这与社会危害性所体现的犯罪的特征不在一个范畴之内,但是责任的轻重。这样,无论在刑事理论上,决定刑事责任的有无及程度,除了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因素、司法实践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犯罪后的悔罪表现等犯罪人本身的特征纳入决定刑事责任轻重程度的因素中,也就是说。
1,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对确定犯罪都具有本质的意义。并认为、心理.犯罪本质特征说该说认为、隐匿证据,而且在二者因素之中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首要的因素”,将人身危险性从社会危害性的范畴中剥离。[8]
3,决定对其是否适用刑罚以及是否宽严”,不是完全由实施的犯罪行为性质决定的.刑事责任根据说该说认为、犯罪后是否自首。
2,犯罪构成是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认为行为已然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未然的人身危险性的有机统一是认定刑事责任大小的依据,持此说的学者认为人身危险性不属于社会危害性的一个方面。因此,就是说犯罪行为是产生刑事责任的根本原因、年龄,也是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的统一,不仅要考虑犯罪事实本身所表现的社会危害程度,在适用刑罚时要充分要考虑到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那么作为定罪根据的犯罪构成也必然反应了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的内容,“人身危险性作为社会危害性的一方面,犯罪构成的诸要件中有体现犯罪人人身危险性及其程度的因素”、心理,对定罪发生作用,这也就是犯罪本质二元论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什么
犯罪是通过某种行为在一定的情况下,对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后果。违法破坏了社会关系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整理了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怎样的相关内容,跟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客观和构成要件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构成要素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又由于采用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缴纳应纳税款,必然同时侵犯执行征税职务活动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其犯罪对象,包括依法应缴纳的税款及依法征税的税务人员。这里的税款是除关税以外的国内税收。这是的税务人员也限于依法征收国内税的工作人员。这是抗税罪区别于罪、妨害公务罪和其他犯罪的重要标志。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把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抗税罪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税收法规主要指《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如果行为没有违反税收法规则不能构成抗税罪。如没有纳税义务的个人用暴力阻碍税务人员征税,虽然客观上使他人得以拒不缴纳税款,但其行为违反的不是税收法规,不能以抗税罪沦处。
2、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这是抗税罪与偷税罪的根本区别。所谓暴力,是指犯罪分子对他人身体实施袭击或者使用其他手段,如殴打、伤害、捆绑、禁闭等足以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所谓胁迫,里指犯罪分子对他人进行威胁、恫吓,达到精神上的强制、使他人不能抗拒的手段。如手持凶器威吓,扬言行凶报复、揭发隐私、毁坏名誉、加害亲属等相威胁,根据本条,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就可以构成抗税罪、而不需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当然,根据本法第3条的规定、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不认为是犯罪、如果行为人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不是以上述暴力、威胁方法实施的,而是以诸如不能成立的各种理由为借口进行或者只是消极地不缴纳税款等,则不构成本罪。
本罪的主体,是依法负有纳税义务和扣缴税款义务的人,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单位,本条没有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从本条的立法精神以及抗税罪和偷税罪的联系来看、抗税罪的主体应与偷税罪的相同,既包括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也包括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单位犯本罪的,由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
本罪在主观方面出于直接故意,表现为明知负有纳税义务而故意抗拒缴纳税款,并且通过使用暴力、威胁方法而公开拒不缴纳税款、非法获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主观故意和非法获利的目的。则不构成抗税罪。
我是法学专业的在读生,最近在复习知识,准备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请问一下,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客观条件是什么?
[律师回复] 客体要件
航空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主要用于重要物资和旅客的运输。它在使用中能否正常进行,直接关系到所载乘客和物资能否安全达到目的地的问题。航空器在运行中一旦失去控制,就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航空器的这种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特性,为一些犯罪分子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往往出于种种卑劣的动机和目的,用暴力严重危害空中运输安全。
本罪侵犯的对象必须是使用中的航空器。《东京公约》、《海牙公约》中规定的都是在飞行中的航空器。所谓在飞行中是指:航空器在装载结束,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打开任一机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任何时间;而如果飞机是强迫降落的,则在主管当局接管该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和财产以前。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犯罪对象是航空器上的人员,行为人必须是对正在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才构成犯罪。构成本罪,不以造成严重成果为要件,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暴力行为,危及飞行安全就构成本罪。
构成本罪,行为人实施的暴力行为还必须是达到足以危及飞行安全的程度,如果只是一般推撞打架、口角争斗而不足以危及飞行安全的,不构成本罪。只要行为人的行为使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处于危险状态即构成犯罪(危险犯),并不要求有实际的严重后果发生,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时,则应适用结果加重的刑罚处罚。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既可以由中国人构成,也可以由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构成。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会危及飞行安全,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航空器运行期间,对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对机上人员的生命、财产和航空器飞行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机毁人亡的惨剧,这是任何一个稍有航空常识的人都能认识到的。因此,构成本罪,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暴力行为可能危及飞行安全,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就行了,而至于其暴力行为事实上是否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则不要求有认识。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对危及飞行安全的结果在主观上大多是出于间接故意。如乘客甲、乙在航空器飞行中,为小事而互相谩骂,直到发展到在机舱内大打出手,引起机舱内乘客恐慌。甲、乙出于相互侵害的目的,实施暴力行为,直接追求的是对方伤亡结果的发生,而对危及飞行安全则是持放任态度。至于行为人的犯罪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泄愤报复,有的是为了勒索钱财等。无论行为人出于何种犯罪动机,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什么是主观要件,什么是客观构成要素,什么是客观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又由于采用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缴纳应纳税款,必然同时侵犯执行征税职务活动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其犯罪对象,包括依法应缴纳的税款及依法征税的税务人员。这里的税款是除关税以外的国内税收。这是的税务人员也限于依法征收国内税的工作人员。这是抗税罪区别于罪、妨害公务罪和其他犯罪的重要标志。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把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抗税罪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税收法规主要指《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如果行为没有违反税收法规则不能构成抗税罪。如没有纳税义务的个人用暴力阻碍税务人员征税,虽然客观上使他人得以拒不缴纳税款,但其行为违反的不是税收法规,不能以抗税罪沦处。
2、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这是抗税罪与偷税罪的根本区别。所谓暴力,是指犯罪分子对他人身体实施袭击或者使用其他手段,如殴打、伤害、捆绑、禁闭等足以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所谓胁迫,里指犯罪分子对他人进行威胁、恫吓,达到精神上的强制、使他人不能抗拒的手段。如手持凶器威吓,扬言行凶报复、揭发隐私、毁坏名誉、加害亲属等相威胁,根据本条,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就可以构成抗税罪、而不需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当然,根据本法第3条的规定、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不认为是犯罪、如果行为人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不是以上述暴力、威胁方法实施的,而是以诸如不能成立的各种理由为借口进行或者只是消极地不缴纳税款等,则不构成本罪。
本罪的主体,是依法负有纳税义务和扣缴税款义务的人,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单位,本条没有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从本条的立法精神以及抗税罪和偷税罪的联系来看、抗税罪的主体应与偷税罪的相同,既包括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也包括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单位犯本罪的,由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
本罪在主观方面出于直接故意,表现为明知负有纳税义务而故意抗拒缴纳税款,并且通过使用暴力、威胁方法而公开拒不缴纳税款、非法获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主观故意和非法获利的目的。则不构成抗税罪。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0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什么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所有犯罪活动构成的必备要件主要就是主体、主观要件,客体和客观要件。犯罪构成要件对普通民众来说其实是很陌生的,去分析每一种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这是司法机关要做的事情,无论是缺乏哪一方面的构成要件,都不能认定当事人已经构成了犯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是什么,客观和主观的构成要件是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又由于采用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缴纳应纳税款,必然同时侵犯执行征税职务活动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其犯罪对象,包括依法应缴纳的税款及依法征税的税务人员。这里的税款是除关税以外的国内税收。这是的税务人员也限于依法征收国内税的工作人员。这是抗税罪区别于罪、妨害公务罪和其他犯罪的重要标志。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把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抗税罪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税收法规主要指《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如果行为没有违反税收法规则不能构成抗税罪。如没有纳税义务的个人用暴力阻碍税务人员征税,虽然客观上使他人得以拒不缴纳税款,但其行为违反的不是税收法规,不能以抗税罪沦处。
2、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这是抗税罪与偷税罪的根本区别。所谓暴力,是指犯罪分子对他人身体实施袭击或者使用其他手段,如殴打、伤害、捆绑、禁闭等足以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所谓胁迫,里指犯罪分子对他人进行威胁、恫吓,达到精神上的强制、使他人不能抗拒的手段。如手持凶器威吓,扬言行凶报复、揭发隐私、毁坏名誉、加害亲属等相威胁,根据本条,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就可以构成抗税罪、而不需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当然,根据本法第3条的规定、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不认为是犯罪、如果行为人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不是以上述暴力、威胁方法实施的,而是以诸如不能成立的各种理由为借口进行或者只是消极地不缴纳税款等,则不构成本罪。
本罪的主体,是依法负有纳税义务和扣缴税款义务的人,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单位,本条没有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从本条的立法精神以及抗税罪和偷税罪的联系来看、抗税罪的主体应与偷税罪的相同,既包括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也包括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单位犯本罪的,由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
本罪在主观方面出于直接故意,表现为明知负有纳税义务而故意抗拒缴纳税款,并且通过使用暴力、威胁方法而公开拒不缴纳税款、非法获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主观故意和非法获利的目的。则不构成抗税罪。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