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认定电子数据作为证据时的原件

最新修订 | 2024-09-02
浏览10w+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当事人以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应当提供原件。电子数据的制作者制作的与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来源于电子数据的打印件或其他可以显示、识别的输出介质,视为电子数据的原件。
怎么认定电子数据作为证据时的原件

最高院民一庭:

电子数据作为证据时如何认定原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本文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

当事人以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应当提供原件。

电子数据的制作者制作的与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来源于电子数据的打印件或其他可以显示、识别的输出介质,视为电子数据的原件。

所谓电子数据是指基于电子技术生成、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磁盘、磁带等载体,其内容可与载体分离,并可多次复制到其他载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

诉讼中应当提交证据原件是各国普遍适用的一项规则,但由于电子数据是存储于电子介质中的电子数据信息,其在证明案件时,需要将数据编码转化为人们可以识别的形式,同时电子数据本质上是一种电子信息,可以实现精确复制,可以在虚拟空间里无限快速传播。

因此,在认定原件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适用不同判断标准:

在调查收集证据的场合,电子证据的原件指最初生成的电子数据及首先固定所在的各种存储介质;

在举证、质证和审核认定证据时,应适当进行变通,因为上述环节中电子证据的原始载体本身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并无决定性意义,发挥事实证明作用的是其转换形成的可识别形式。

如果将转换形式视为复制件,会将相当数量的电子证据排除在案件事实证明之外,削弱其应有功能。

因此,只要电子数据“功能上等同或基本等同”于原件的效果,即可视为合法有效的原件。

《证据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明确“电子数据的制作者制作的与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来源于电子数据的打印件或其他可以显示、识别的输出介质”在功能上均等同或基本等同于原件,因此,视为电子数据的原件。

由于电子数据容易出现截取、修改、删除、伪造等情形,法官可以依据以下情形考察电子数据副本是否可视为原件:

(1)可准确反映原始数据内容的输出物或显示物;

(2)具有最终完整性和可供随时调取查用的电子副本;

(3)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原始性异议的电子副本;

(4)经公证机关有效公正,不利方当事人提供不出反证推翻的电子副本;

(5)附加了可靠电子签名或其他安全程序保障的电子副本;

(6)满足法律另行规定或当事人专门约定的其他标准的电子副本。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4k字,预估阅读时间8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67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怎么认定电子数据作为证据时的原件
一键咨询
  •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6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4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3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1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02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1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7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4****41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5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0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20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5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2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11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1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你推荐
镇江134****312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52****1905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34****926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律图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证据调查 > 怎么认定电子数据作为证据时的原件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