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赃罪”已经最新修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幅度的量刑起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达五千元的。情节严重的是指案件涉及到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五辆以上或者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怎么构成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能够成为本罪的主体。
(二)主观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或收益而予以掩饰或隐瞒。所谓明知。即只要行为人认识到有关的财物可能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就应视为明知。
(三)客体
本罪的客体应当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
(四)客观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窝藏,是指为犯罪分子提供藏匿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处所,有隐匿、保管的主观故意;
转移,是指将犯罪分子搬动、运输其犯罪所得及其收益;
收购,主要是针对以收购废品为名大量收购赃物的行为;
代为销售,是指受犯罪分子委托,帮助其销售犯罪所得及收益的行为;
以其他方法,则应当根据其主观故意及行为是否足以影响司法秩序来进行判断,其核心标准在于掩饰和隐瞒两种效果。掩饰是通过改变物体的外部形状的方式达到与原赃物相区别,而避免被司法追缴的目的;隐瞒则是通过隐匿、谎称等方式,在不改变外部形状的情况下,使犯罪所得及收益及于一种不为人知的地点,避免被司法机关追缴。只要采取这两类方法,达到了妨害司法活动的程度,则是本罪的客观行为。
目前在法律中已经没有销赃罪,而是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此罪在主观方面通常表现为故意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道是犯罪所得还进行转移、窝藏,或者是以其他的方式掩饰隐瞒的行为,量刑通常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