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诈骗数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可能就会被认定为是犯了诈骗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2、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
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2)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
(3)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
二、诈骗既有既遂,又有未遂怎么处理?
1、诈骗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诈骗罪既遂处罚。
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2、案发后查封、扣押、冻结在案的诈骗财物及其孳息,权属明确的,应当发还被害人。
权属不明确的,可按被骗款物占查封、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总额的比例发还被害人,但已获退赔的应予扣除。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等原因的存在,导致了各地诈骗罪的定罪标准存在差异。虽然各地诈骗罪的定罪标准可能会存在差异,但是一旦法院审理后确定诈骗罪的罪名成立,那么法院就需要依照《刑法》等相关刑事法律的规定,判断是否需要判处诈骗行为人承担刑事处罚、判处其承担怎样的刑事处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