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当然解释入罪是什么意思?

最新修订 | 2024-08-06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刑法当然解释入罪是什么意思?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刑法当然解释入罪是什么意思?

一、刑法当然解释入罪是什么意思?

刑法当然解释是刑法条文表面上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已包含于法条的意义之中,故而依照充足的理由对法条进行自然解释的方法。所谓充足的理由,是指根据社会常识和法律精神,进行推理判断,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出某种结论。刑法当然然释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种属关系的解释。即将种概念范围内的属概念加以明确化、具体化的解释。例如,伪造有价证券罪中的“有价证券”是一个种概念,在这个种概念的范围内包含着许多属概念,如股票、支票、债券、汇票、银行存折与存单、印花等。因此,对伪造有价证券罪中的犯罪对象即有价证券可做上述当然解释。

(2)发展关系的解释。即被解释的事实上的事项是所解释的法条上的事项的自然发展。例如,中国唐律中的“出罪举重以明轻,入罪举轻以明重”的法条解释方法是最为典型的当然解释。即在确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如果根据法条的规定重的危害行为不构成犯罪的,那么实践中轻的危害行为当然也不构成犯罪;轻的危害行为构成犯罪的,那么实践中重的危害行为自然也构成犯罪。

二、刑法解释的方法有哪些?

刑法解释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而论理解释又可分为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沿革解释等。

1.文理解释,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其通常使用方式阐述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严格遵循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是刑法解释的常态。

2.论理解释,参酌刑法产生的原由、理由、沿革及其它相关事项,按照立法精神,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3.当然解释,是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

4.体系解释,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含义。

综合上面所说的,当然解释就是属于自然解释,是属于刑法中所解释的一种,而且此解释只要有合理的证明材料,还有充分的理由,那么就可以依法的此解释对案件进行判决,所以,执法人员在处理的时候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办理。

根据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已经解答了刑法当然解释入罪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多了解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有法律问题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更好的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话,可以查看本站其他内容了解。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3k字,预估阅读时间8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37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刑法当然解释入罪是什么意思?
一键咨询
  •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8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8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4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3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8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8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4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2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1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08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6****52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2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2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1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1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刑法当然解释入罪是什么意思?
当然解释入罪的意思就是依照充足的理由对于进行自然的解释的方法,在法律中虽然没有明文的规定,但在对案件的判决上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此判决也是可以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正当防卫司法解释是什么意思?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正当防卫的司法解释是怎样的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的一种重要权利,是公民实现自卫和家、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的强有力武器。在立法上,我国对正当防卫的限制性条件逐步放宽,以期指导、鼓励公民正确运用防卫武器,同违法犯罪作。 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把握正当防卫要注重考虑主观条件 因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如“明显”“重大损失”这些标准,只是一个个概念,需要司法人员结合具体案情进行判定,而有的司法人员在把握相关标准时,往往“过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在起因上有责任的防卫人的行为把握过严。正当防卫因其代表正义,办案人员在主观上期望正当防卫“白玉无瑕”,所以对由民事纠纷升级而致的伤害行为,往往从防卫目的的纯度考虑,认为防卫人的防卫意识中夹杂着报复意识,而否定正当防卫的性质。 对以互殴形式呈现的防卫行为把关过严。相当部分司法人员认为,互殴中不存在正当防卫,只要事先存在纠纷,打斗中不存在一方丢下器械宣告求和等明显转折,互殴案件就是故意伤害案。 对携带自卫器械的防卫行为把关过严。对于携带自卫器械,一些办案人员从内心就不认可这一行为,因此对使用自卫器械而产生的损害结果,一般都是从严把握。 对逐步展开、尚无条件实施犯罪目的的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把关过严。如强行砸门入户,在砸门过程中,防卫人或泼化学药品,或用鸟枪致伤、致死不法侵害人,不法侵害人的不法侵害就被定格在砸门这一环节上,而接下来的可能是毁财,可能是伤人,也可能是绑架的行为也就没能成为客观现实,重结果的办案人员往往就把不法侵害的强度定在“砸门”这一违法行为上,如果防卫人致侵害人重伤或死亡,自然就是防卫过当了。 对特殊境况下的防卫意志把关偏严。防卫人的防卫意志关系对合法权益的保护程度,对不法侵害人的损害程度,由于有些防卫人处于极度恐惧、紧张之中,无法清醒地估计自己的行为会给侵害人带来多大损害,以致造成看起来明显超过侵害行为的严重损害后果。对此类情况,办案人员一般适用的是客观原则,而忽视防卫人在特殊境况中主观认识活动的有限性。 正当防卫的意义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正当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鼓励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震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可以说正当防卫不仅是免除正当防卫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且是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的法律武器。特别是现行刑法中对正当防卫规定作了重大的修改补充,主要立法精神是适当地放宽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除原则性地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以外,还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作了特别规定,这就有利于公民大胆地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同不法侵害作。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37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自然刑拘是什么意思?
刑拘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同学在处理不当得利的时候,发现了有关最高院不当得利的事情,但是他之前又没有处理过,所以就来请你们帮忙处理一下,谢谢啦·
[律师回复] 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如甲投资兴建广场,邻近乙的房屋价值剧增,乙获有利益但未给甲带来损失,乙对甲而言不成立不当得利。这里的损失,既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减少,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加(可得利益)利益的丧失。对于后一种情形,受损人无须证明该项事实如未发生即确实可以增加财产,只须证明若无该项事实,依通常情形,财产当可增加,即为受有损失。也就是说,“应增加”的判定不必以其“必然增加”为必要,只要在通常情况下受损人的利益能增加即为“应增加”。如无权使用他人房屋,不管他人是否有使用该房屋或是否有出租房屋给第三人的打算,都可认为该房屋所有人受有相当于租金额的损失,因为他对房屋进行使用收益的潜在价值受到侵害。
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
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但受损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受益大于损失,或损失大于受益,均无不可,它只影响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并且,受损人所受的损失与受益人所得的利益,其形态也不必相同。如无权处分他人之物,受益的无权处分人获得的是物的价金,而物的原所有人丧失的是该物所有权,但仍不影响不当得利的成立。
对于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有直接因果关系说与非直接因果关系说之争。直接因果关系说主张取得利益与受有损失必须基于同一事实发生,如果是基于两个不同的事实发生,即使这两个事实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也不应视为具有因果关系。非直接因果关系说主张,取得利益与受有损失不必基于同一事实,只要两者之间具有可依社会观念认可的牵连关系,即如果没有受益的事实,他方即不致受有损失时,则二者之间便具有了因果关系。这两种主张在有第三人行为介入时,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论:如乙偷窃甲的现金,清偿了乙对丙的债务,依据直接因果关系说,丙的受益是基于乙的清偿行为,甲的受损是基于乙的偷窃行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事实,最高院不当得利 受益与损失间不具有因果关系。而依据非直接因果关系说,则受益与损失间因两个事实上的牵连关系而具有了因果关系。通说认为,为了充分发挥不当得利对不公平的财产变动关系的调节作用,应采非直接因果关系的主张。因此,只要他方的损失是由获得不当利益造成的,或者说没有不当利益的获取,他人就不会造成财产的损失,均应认定受益与损失间有因果关系。
快速解决“债权债务”问题
当前337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怎么解释意思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什么是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要素 1、内心意思。构成内心意思的要素: (1)行为意思:控制自己行为的意思; (2)表示意思:明了自己行为法律意义的意思; (3)效果意思:行为追求的法律效果的内容; 2、表示行为。表示行为的方式有三: (1)明示; (2)推定方式(以行为表明内心意思); (3)沉默方式(在法律明确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先约定时,通过沉默表明内心意思); 二、意思表示的类型 1、根据是否须向相对人作出,分为: 无需受领的意思表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指无需向他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例如,遗嘱捐助行为、抛弃动产所有权。 需要受领的意思表示:即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指需要向他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例如,悬赏广告、要约、承诺、解除合同、抵销、免除债务、抛弃抵押权、抛弃质权等。 2、根据相对人是否特定,分为: 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授予代理权、要约、承诺、解除合同、抵销。 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自动售货机、悬赏广告。 3、根据相对人是否可同步受领意思表示,分为: 对话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对人可以同步受领的意思表示。例如,以对话、打电话、QQ聊天作出意思表示,或者将书面合同当面交给对方,亦属对话的意思表示。 非对方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对人不能同步受领的意思表示,例如,通过写信、发电报、发电子邮件为意思表示。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 1、无相对人意思表示的生效: (1)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一经作出即生效。 (2)遗嘱为死因行为,遗嘱经法定方式做成即告成立,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死亡。 2、有相对人意思表示的生效: (1)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自动售货机、悬赏广告,于作出时生效。 (2)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授予代理权、要约、承诺、解除合同,须经作出和到达两个环节,于到达时生效。 注: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于到达受领人时生效,但有例外: (1)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先于意思表示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的,意思表示不生效。 (2)向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作出意思表示,其生效分为两种情况: A如果该意思表示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或者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于到达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时生效。 B除前述情形外,意思表示于到达法定代理人时生效。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37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自然人独资是什么意思
自然人独资,也称个人独资,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简称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全部资产为投资人所有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独资企业是一种很古老的企业形式,至今仍广泛运用于商业经营中,其典型特征是个人出资、个人经营、个人自负盈亏和自担风险。
10w+浏览
公司经营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假释是什么意思
假释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假装释放的意思,是针对一些被判处较长时间监禁刑罚的人,设置一定的考验条件,一定时间内如果遵守了这些规则就不再执行剩余的刑罚。要认真遵守各种法律规章制度,接受监督,认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不能随便见人,更换住址的话及时报告公安局。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瑕疵股东会决议并非当然无效的意思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瑕疵股东会决议并非当然无效的意思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瑕疵股东会决议并非当然无效是什么意思
1、认定股东会决议效力应当以其内容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为审查要素。
根据公司法
第二十二条
第一款规定,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由此,对于公司决议效力性的否定仅限于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至于决议产生所依赖的程序、动机、目的等均不应在认定其效力性时作为予以审查的要素。这里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仅指效力性、强制性的规定,而对于违反法律及行政法规的一般性、规范性规定及有违反公司章程内容的决议,不应当然地被认定为无效。
案例中,结合涉案股东会决议内容来看,康弘公司作为有限责任公司,其将注册资本变更为320万元,不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未违反法律规定;因杨春妹、王仕荣、张国武均为康弘公司股东,其3人之间的股权相互转让并未侵害谷成满的优先购买权,亦不违反法律规定;选举和更换董事、变更营业期限及修改公司章程的行为均为股东会行使职权,也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因此,康弘公司的涉案股东会决议均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之情形,不符合被确认为无效的法定条件。
2、对于被伪造签名的股东会决议,股东可以在法定时效内行使撤销权。
在审判实践中,大量被伪造签名的股东会决议都是在股东未参会的情况下形成的,这种情况通常被认定为股东会的召集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公司法
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召开股东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十五日前通知全体股东。公司法中之所以规定了公司股东会的召集程序,其目的是确保有参会资格的股东能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和准备出席股东会议,以保障股东能够充分行使表决权。同时公司法在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中又对公司股东会召集程序不符合法律或章程规定的情形时,股东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做出明确规定,即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撤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公司法关于可撤销决议部分中规定的60日的起算点是“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是不变法定期间,区别于诉讼时效,不适用诉讼时效关于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无须对股东知道与否或应当知道与否的主观状态进行考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修正)
第三条规定,原告以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事由,向人民提讼时,超过公司法规定期限的,人民不予受理。所以,当股东发现被伪造签名的股东会决议存在时,应当在法定期间内提讼,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快速解决“公司经营”问题
当前337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假释是什么意思?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假释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使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限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限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爆炸、抢劫、、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假释是什么意思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假释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使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限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限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爆炸、抢劫、、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37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假释是什么意思?
假释是针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为其在刑罚执行的过程中确实有认罪悔罪表现,不致于再危害社会,在执行一段时间的刑罚后,附有一定条件的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制度。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监狱假释什么意思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假释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使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限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限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爆炸、抢劫、、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这个怎么解释意思?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什么是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要素 1、内心意思。构成内心意思的要素: (1)行为意思:控制自己行为的意思; (2)表示意思:明了自己行为法律意义的意思; (3)效果意思:行为追求的法律效果的内容; 2、表示行为。表示行为的方式有三: (1)明示; (2)推定方式(以行为表明内心意思); (3)沉默方式(在法律明确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先约定时,通过沉默表明内心意思); 二、意思表示的类型 1、根据是否须向相对人作出,分为: 无需受领的意思表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指无需向他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例如,遗嘱捐助行为、抛弃动产所有权。 需要受领的意思表示:即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指需要向他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例如,悬赏广告、要约、承诺、解除合同、抵销、免除债务、抛弃抵押权、抛弃质权等。 2、根据相对人是否特定,分为: 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授予代理权、要约、承诺、解除合同、抵销。 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自动售货机、悬赏广告。 3、根据相对人是否可同步受领意思表示,分为: 对话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对人可以同步受领的意思表示。例如,以对话、打电话、QQ聊天作出意思表示,或者将书面合同当面交给对方,亦属对话的意思表示。 非对方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对人不能同步受领的意思表示,例如,通过写信、发电报、发电子邮件为意思表示。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 1、无相对人意思表示的生效: (1)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一经作出即生效。 (2)遗嘱为死因行为,遗嘱经法定方式做成即告成立,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死亡。 2、有相对人意思表示的生效: (1)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自动售货机、悬赏广告,于作出时生效。 (2)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授予代理权、要约、承诺、解除合同,须经作出和到达两个环节,于到达时生效。 注: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于到达受领人时生效,但有例外: (1)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先于意思表示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的,意思表示不生效。 (2)向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作出意思表示,其生效分为两种情况: A如果该意思表示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或者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于到达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时生效。 B除前述情形外,意思表示于到达法定代理人时生效。
怎么解释这个意思?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什么是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要素 1、内心意思。构成内心意思的要素: (1)行为意思:控制自己行为的意思; (2)表示意思:明了自己行为法律意义的意思; (3)效果意思:行为追求的法律效果的内容; 2、表示行为。表示行为的方式有三: (1)明示; (2)推定方式(以行为表明内心意思); (3)沉默方式(在法律明确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先约定时,通过沉默表明内心意思); 二、意思表示的类型 1、根据是否须向相对人作出,分为: 无需受领的意思表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指无需向他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例如,遗嘱捐助行为、抛弃动产所有权。 需要受领的意思表示:即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指需要向他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例如,悬赏广告、要约、承诺、解除合同、抵销、免除债务、抛弃抵押权、抛弃质权等。 2、根据相对人是否特定,分为: 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授予代理权、要约、承诺、解除合同、抵销。 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自动售货机、悬赏广告。 3、根据相对人是否可同步受领意思表示,分为: 对话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对人可以同步受领的意思表示。例如,以对话、打电话、QQ聊天作出意思表示,或者将书面合同当面交给对方,亦属对话的意思表示。 非对方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对人不能同步受领的意思表示,例如,通过写信、发电报、发电子邮件为意思表示。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 1、无相对人意思表示的生效: (1)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一经作出即生效。 (2)遗嘱为死因行为,遗嘱经法定方式做成即告成立,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死亡。 2、有相对人意思表示的生效: (1)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自动售货机、悬赏广告,于作出时生效。 (2)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授予代理权、要约、承诺、解除合同,须经作出和到达两个环节,于到达时生效。 注: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于到达受领人时生效,但有例外: (1)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先于意思表示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的,意思表示不生效。 (2)向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作出意思表示,其生效分为两种情况: A如果该意思表示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或者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于到达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时生效。 B除前述情形外,意思表示于到达法定代理人时生效。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刑法当然解释入罪是什么意思?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