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规定从抓到判刑要多久?
1、从抓到判刑可能需要4个月到15个月的时间
逮捕后不是立即就能进入审判程序判刑的,需要经过公安机关的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再加上法院的审理期限,最短大约四个月,最长为15个半月。
(1)公安机关逮捕以后应当进行侦察,时间一般为2个月,但是最长可以达到7个月(重大疑难等情况)。
(2)交由检察机关审查起诉1个月,可以延长半个月,可以交公安机关补充侦察2次,每次1个月,但不得退回补充侦察2次。
(3)进入法院审理阶段,一般为一个月,可以延长半个月,重大疑难再延长-个月。(简易程序20天内审结。)
以上为一审程序,如果有一方对一审不服则需要进入二审程序。二审也是一般-个月,延长半个月,大疑难再延长-个月,最后判决生效。
所以总共的最短时间为4个月,最长为15个半月。
2、刑事案件程序如下:
(1)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4)法院根据证据做出相应的判决,判决过后,将犯人移交相关部门执行。
二、刑事案件坦白怎么量刑?
1、刑事案件坦白可能会被从宽处罚
(1)“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从刑事实体法角度缓冲《刑事诉讼法》中被追诉人的“如实交代义务”。设置坦白制度,为被追诉人架设了自首制度之外的另一座悔罪金桥,引导被追诉人主动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并从实体法上对被追诉人的回心向善予以肯定褒奖。
(2)根据责任主义原则,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或罪责是裁量刑罚的基础,人身危险性、社会治安形势、预防犯罪等只是裁量刑罚时考虑的次要因素。“在相应于责任的刑罚量刑范围内,进行立足刑事政策观点的量刑。” 坦白情节作为犯罪人的罪后表现,并不能改变已然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只是反映其人身危险性有所降低,并且有助于犯罪的侦破和查证。因此坦白是“可以”并非“应当”从宽,采取相对从宽原则。
2、坦白制度有助于实现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促进刑罚制度的发展完善。
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虽然不能降低已然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标示着犯罪人一定程度上的认罪服法,表明人身危险性和改造难易程度有所降低,有利于实现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坦白的本质延续了刑法中自首的内涵,从而弥补了《刑法》的结构性缺陷,完善了从宽刑事政策的体系,实现了量刑的公正。 然而,要想在司法实践中将该规定运用好,仍需加强认识与理解。
三、 刑事公诉案件判无罪的可能性大吗?
1、刑事公诉案件判无罪的可能性可能大、也可能小。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2)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3)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2、被判无罪一般会立即被释放。
公安机关一般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侦查才可以掌握他人犯罪的证据,很多公民可能只是在案件侦查的前期会被认定为是犯罪主体,在检察院开庭审理时又会被认定为是无罪,对于此类公民,是需要无罪释放。
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侦查期间有被逮捕的可能,至于被逮捕后是否会被判刑,需要结合实际的案情才可以确定。对从抓到判刑要多久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