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年龄从十二周岁开始划分,十二周岁以上已经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但如果在十八周岁以下,法律有从轻减轻处罚的规定,此处减轻是指在判决刑罚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简短或者减轻。另外,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法院可以对其进行从轻减轻处罚的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二、刑事责任年龄如何认定的
刑事审判中,通常情况下认定被告人的年龄与案件处理没有多大关系,如成年被告人,但是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时,年龄的准确认定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对被告人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是否适用死刑等。对认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形式作一探讨。
1、书证
书证包括户籍证明、出生证、防疫保健卡、学籍卡等,这些可以作为认定被告人年龄的依据。但实践中有时不能准确反映被告人的真实年龄,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户籍管理不到位,医院发放的出生证明不规范,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参军、入学的方便,将孩子的年龄作相应地更改。《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应该按公历计算的,但在农村,有的父母为孩子申报户口时未按规定报公历的出生日期,而是申报农历的出生日期,这就带来了年龄认定上的差异。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防疫保健卡上记载的年龄是比较客观真实的,因为一个人一旦出生,便建立起防保档案,在什么阶段什么时间进行防疫保健卡上会有如实的记载。
2、鉴定结论
随着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根据一个人生长发育的特定规律,对一个人的年龄作出准确认定成为可能。常见的鉴定有骨龄的鉴定、牙齿的鉴定等。鉴定结论能否确定刑事责任年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骨龄鉴定”能否作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证据使用的批复》作了如下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年龄不明的,可以委托进行骨龄鉴定或其他科学鉴定,经审查,鉴定结论能够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可以作为判断犯罪嫌疑人年龄的证据使用,如果鉴定结论不能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而且鉴定结论又表明犯罪嫌疑人年龄在《刑法》规定的应负刑事责任年龄上下的,应当慎重处理。
三、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
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如下:
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承担民事责任;
2.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一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3.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盛饭完全民事责任。
4.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承担完全民事责任。
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的,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为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对于该问题如果还有其他疑问的话,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