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车肇事逃逸如何判
开车肇事逃逸应当按照刑法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具体的刑罚根据肇事者造成的事故严重性及影响程度来判定。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拘留;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理
肇事逃逸要承担下列后果:
一、民事赔偿责任。肇事者要根据责任划分结果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因逃逸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则逃逸一方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二、行政责任。肇事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拘留。
三、刑事责任。如果逃逸方负事故主要或者全部责任,且致使一人以上重伤的,则构成交通肇事罪,对逃逸方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三、肇事逃逸未遂如何认定
1、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都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都没有既遂,二者都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既遂。区别的标志是是否“着手”实行行为。预备是进行了犯罪准备,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能够“着手”;而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既遂。
2、犯罪未得逞,未得逞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指并非出于行为人的意愿而是遭遇客观障碍,被迫停止。这是区别未遂和中止的根本标志。
3、比较常见的意志以外的原因有:被害人强烈的反抗。被当场发现的。第三人的阻止,比如,来了警察。对于当场发现和误认来人被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包括本人有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缺陷的情况。认识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通过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开车肇事逃逸如何判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建议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才可以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上述文章中的问题,如果您还有不清楚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和律师进行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