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款如何定性为诈骗
借款定性为诈骗,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律条件。在我国,这通常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该法规定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必须存在欺诈行为。债务人在借款时,如果使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导致债权人产生误解,从而将财物交给债务人,这可以被认定为欺诈行为。
其次,债务人必须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意味着债务人在借款时,就已经预谋不偿还借款,意图非法占有债权人的财物。
最后,债权人必须因为债务人的欺诈行为而遭受财产损失。如果债权人并未因此遭受实际损失,那么就不能构成诈骗罪。
需要注意的是,借款诈骗是一个严重的刑事犯罪,其定性需要具体的证据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债务人的欺诈行为、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及债权人的财产损失等。此外,如果债务人因为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偿还借款,但并无欺诈行为和非法占有的目的,那么通常不会被定性为诈骗罪,而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应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因此,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成为借款诈骗的受害者,应及时向当地的法律机关报告并寻求法律援助,同时收集和保留所有可能的证据,以便于法律机关调查和取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卖假货如何定罪
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加重处罚:
(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
的;
(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七)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九)诈骗作案10次以上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酌情从重处罚:
(1)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2)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的;
(3)组织、指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
(4)在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
(5)曾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曾因电信网络诈骗受过行政处罚的;
(6)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诈骗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的;
(7)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的;
(8)以赈灾、募捐等社会公益、慈善名义实施诈骗的;
(9)利用电话追呼系统等技术手段严重干扰公安机关等部门工作的;
(10)利用“钓鱼网站”链接、“木马”程序链接、网络渗透等隐蔽技术手段实施诈骗的。
三、过失诈骗该如何定罪
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加重处罚:
(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
的;
(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六)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七)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被告人曾因犯罪被判刑或因诈骗被行政处罚的;
(九)诈骗作案10次以上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酌情从重处罚:
(1)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2)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的;
(3)组织、指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
(4)在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
(5)曾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曾因电信网络诈骗受过行政处罚的;
(6)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诈骗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的;
(7)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的;
(8)以赈灾、募捐等社会公益、慈善名义实施诈骗的;
(9)利用电话追呼系统等技术手段严重干扰公安机关等部门工作的;
(10)利用“钓鱼网站”链接、“木马”程序链接、网络渗透等隐蔽技术手段实施诈骗的。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